为红军胜利而欢呼
但吴仲禧南京之行并不顺利,他在张发奎第四军南京新兵训练处任副主任不过半年,部队即被编遣,他的任职也自然而然终结。
1929年初,吴仲禧再次从福州出行。中国人到哪儿都认熟人,他先找老乡。时第一集团军陆军第八师师长朱绍良是福州人,参加过汀泗桥、贺胜桥战役,虽然两人不熟悉,但互相都知道。朱绍良把吴仲禧介绍到第二十四旅旅长陶峙岳处,陶峙岳虽是湖南人,却毕业于保定军校二期,与吴仲禧是校友,有了这一层关系,事情便好办多了,他担任了旅主任参谋,随部队驻扎安徽合肥。
吴仲禧与陶峙岳有过很多次推心置腹的交流,他感觉陶峙岳与一般军人有明显的不同,一身正气、嫉恶如仇、向往光明。吴仲禧看人很准,果不其然,七七事变后,陶峙岳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积极投身抗日战场。1949年9月25日,陶峙岳率驻新疆的国民党官兵发出起义通电,毛泽东、朱德复电,指出他们的行动“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后人有诗相赞:
受辱遂生报国心,推翻清帝献忠忱。
江城举事开新道,北伐征途报捷音。
抗日前防骁将勇,策鞭战场万蹄骎。
御倭得胜连枝斗,选择光明汝敞襟。[1]
军人不可能不打仗。因蒋桂战争爆发,吴仲禧随朱绍良部“西征武汉”,之后,南征北战于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后张发奎在宜昌举兵反蒋,并由鄂西经湖南开赴广西;从国外返桂的李宗仁、白崇禧联合张发奎部进击广东。蒋介石任命朱绍良为讨逆军第六路总指挥,率第八师、第三师、第五十师援粤。吴仲禧随部队抵达广州,旋由粤汉路转赴前线,与张发奎、李宗仁、白崇禧对垒相持日久。
吴仲禧心说,这算哪门子事?整日里军阀混战,生灵涂炭。他为此闷闷不乐,被陶峙岳察觉,陶峙岳亦有同病相怜之悲。
陶峙岳扯着嗓门说:“这哪里是什么正义之战,蒋介石把我们当什么?为一己之私肆意滥用的工具,可怜的将士,都当了他的炮灰!”
吴仲禧愤愤道:“岷毓兄看得透彻,我知道去年你于济南战役之中,奋力反击日寇,一度把日寇压制下去,但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导致济南沦陷,日寇大肆屠杀我军民一万人以上,蒋介石真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
陶峙岳一拍桌子:“我因为抗击日寇而受到蒋介石仇视,又不是他的嫡系部队,职务便由师长撸到了旅长。”
两人何尝不知,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一年半的时间,死伤士兵四五十万人,无数土地荒芜,房屋变成残砖断瓦,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纷纷背井离乡,加入到沿路乞讨队伍之中。他们像荒野之上的野草,被无情地卷入这场混战的飓风之中,驰驱于豫、鄂、湘、桂、粤各省,无役不从。
中原大战之后,军阀混战局面暂告一段落。但蒋介石枪头一转,又开始对江西红军下手。1930年底,蒋介石集中力量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镇压。第一次“围剿”,他调集了10万兵力,当毛炳文、陶峙岳率领第八师赶到江西广昌县西南部的头陂时,因不知红军踪迹,空扑一场。
吴仲禧见空落的村庄土墙上用白粉写着大字:“穷人不打穷人”“缴枪不打人”“优待白军俘虏”“欢迎白军士兵投降”“拖枪来归者赏洋十元”“杀死白军官长来归者有重赏”等,心想,这就是共产党的高明之处和攻心之术。
不出一月,张辉瓒的第十八师全军覆灭,张辉瓒也被红军俘虏。鲁涤平不无悲哀地电告蒋介石:“龙冈一役,十八师片甲不还”。
蒋介石故作镇定回电:“十八师失败,乃是事之当然,不足为怪。我兄每闻共党,便张皇失措,何胆小乃尔!使为共党闻之,岂不为之所窃笑乎?吉安为赣中重镇,望严督固守,只许前进,不许后退”。[2]
陶峙岳拿着一份“吐槽”的战报给吴仲禧看——“到赤区作战是黑漆一片,如同在敌国一样”[3],禁不住哈哈大笑,吴仲禧也乐得前仰后合,是啊,共产党团结的是最广泛的劳苦大众,蒋军在城市还行,到了农村等于睁眼瞎。
第一次“围剿”失败,蒋介石不死心,又调集20万兵力,以何应钦为总司令坐镇南昌指挥,对江西红军进行更疯狂的军事镇压,从江西吉安到福建建宁800里战线,分4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分进合击。毛、陶的第八师奉命活动于南城、南丰、广昌一线,又一次扑了空。
由于毛泽东正确战略部署,红军机动灵活地与蒋军玩捉迷藏,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敌疲我打”的游击战术让来犯之敌晕头转向、疲惫不堪,结果,第二次“围剿”在苏区人民的配合下又被粉碎了。
1931年6月,蒋介石亲任“围剿”军总司令,以何应钦为前线总司令,调集30万兵力,并聘请英、日、德等国的军事顾问随军参与策划的第三次“围剿”开始。蒋介石采用“分路围攻,长驱直入”的战术由北向南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
吴仲禧心说,蒋光头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打起来没完没了。他厌倦透顶,索性告假回福州家中休养。他知道没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又将陷入困顿之中,但他始终觉得,为了谋稻粱而混迹于国民党阵营,与反动、邪恶势力为伍,不断向共产党和人民发难,是一条错误的道路。
红一方面军在敌后武装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六战五捷,歼灭国民党军17个团共3万余人,缴枪1.5万余支,各种子弹250余万发,电台6部,成为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
这等特大新闻,各家报刊岂能不抢发头条?吴仲禧看到新闻后,忍俊不禁,吓了王静澜一跳,她凑过去一看,也扑哧乐了,原来丈夫是因蒋介石又吃了败仗而高兴!
虽然家里生活拮据,王静澜还是跑出去买了条3斤重的活鱼,打了瓶米酒,用自己腌制的酸菜做了一锅鱼。
待椒香四溢的酸菜鱼上桌,吴仲禧馋得直流口水,他招呼母亲一起吃。
他给母亲和妻子也斟满酒,大着嗓门说:
“来,让我们庆祝红军三次反‘围剿’胜利!”
王静澜瞪了他一眼:“你小点声,小心隔墙有耳。”
吴仲禧爽朗地说:“不怕,蒋光头吃了败仗,一时半会儿还管不到这里。”
这顿饭,吴仲禧吃得特别香,酒也一杯接一杯地喝,直至面颊发红,脚步踉跄。
他很久都没有这么开心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