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军受降

1.日军受降

抗战胜利的曙光姗姗来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消息传至延安时,“新华社译电员一路奔跑呼喊着把胜利的消息传到每一个窑洞。狂热的学生撕破棉袄,掏出棉花扎在棍子上,蘸上煤油点起火把,到大街上游行。在延安市场沟卖水果的农民,激动地把成筐的果子抛向天空,让人们吃‘胜利果实’”。[1]与此同时,中国各地的人们兴高采烈,奔走相告,纷纷举着“庆祝抗战胜利”的彩旗穿梭在大街小巷。

一座座城市,锣鼓声、鞭炮声响彻云天。

高原、平原、内陆、沿海、街镇、乡村,秧歌、高跷尽情扭动;鱼翔浅底,百舸争流。

战争的苦难终于结束了!

中国人民终于战胜了凶蛮无比的日本侵略者!

是啊,胜利的喜悦感染着所有人。张发奎在忆述中写道:“胜利的歌声、欢呼声、笑逐颜开的言词,包围着我的四周。战争结束了,黩武侵略者已放下了他的武器,人类希望的和平,终于显出了一线的曙光。”

那日晚,吴仲禧也特别高兴,参加完军部庆功宴,回到家时他已显醉意,但仍然让王静澜打开一瓶珍藏的好酒,并破例给每一个孩子倒了一杯。他举起酒杯,眼含热泪,对全家人说:“日本鬼子投降了,战争结束了,我们将迎来美好的日子,来,干杯!”

吴仲禧连饮三杯,之后,醉意蒙眬,酣然入睡。一轮圆月透过玻璃窗映照着他的脸。王静澜依偎在他身旁,枕着他的鼾声恬然入梦。

抗战胜利后,中共认为张发奎对国共今后合作的态度至关重要。因张发奎部驻扎广西百色,便让左洪涛同志设法让广西将领黄中厪出面请张发奎吃饭。黄中厪为第三党党员,与张发奎身边工作人员左洪涛、何家槐、杨应彬、麦朝枢等联系密切。

当日,出席作陪的有张励、李任仁等倾向民主的人士,吴仲禧也在座。

酒过三巡,黄中厪试探着问:“向华兄,日寇投降,中华自此安宁,兄有何打算?”

张发奎大着舌头硬邦邦地顶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没酒喝凉水,来,喝!”

李任仁时任广西省政府委员、广西宪政促进会会长,他冲大家使了个眼色说:“将军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如今山河收复,不愁没酒喝。”

张发奎继续装糊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个月后,就是中秋佳节,到时我再请诸位一醉方休!”

张发奎这是对政治问题避不表态。他或许踌躇满志,一心想到广州去当接收大员,或许如麦朝枢所言“显然是完全抱了对国民党和共产党两不粘的中间态度和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2]

但大家铁了心,要问出个究竟。

借助酒劲,吴仲禧直来直去:“那是依旧掩护民主运动呢,还是有所改变?”

左洪涛附和:“如果依旧掩护民主运动,我们都愿意跟随您前去广州,如果有所改变,我们立即离开,另寻出路。”

张发奎一拍胸脯:“这一点,大家放一百个心,我坚持原来的主张,绝不改变态度,大家想干啥干啥,尽可高枕无忧。”

吴仲禧相信,张发奎说到做到,他一直反对压迫工农革命,但如萧克后来分析,他“不是真正的革命派”,在革命的巨浪洪涛中,哪里有左右逢源的船?

不久,国民党政府迁都南京,各战区撤销。吴仲禧随张发奎第二方面军到广州。吴群敢后来忆述,吴仲禧“奉命首批进入广州受降”。

而吴石则于1945年春,经好友、国民党军政部次长林蔚推荐,赴重庆出任军政部部长办公室主任参事。日本战败投降后,吴石更是殚精竭虑、夙兴夜寐地工作,心情却无比轻松。8月,吴石随国民党军队接收上海。

陈宝仓则作为山东胶东区特派员,前往青岛接受日军投降。受降仪式后不久,陈宝仓调任国民党国防部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第四兵站中将总监,负责调拨及生产山东境内所需军用物资和粮饷。陈宝仓知道这些物资和粮饷大多用于进攻山东解放区,所以决心暗中帮助人民解放军。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他的举动被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王耀武向蒋介石告发,陈宝仓因此被蒋介石免职。

张发奎已从投降代表呈报的资料中,明了日军在我国全部兵力部署,驻广东方面敌军的第二十三军辖有三个师团,四个独立旅团,及海南岛与香港防卫部队,总兵力近14万人,以及防御广州之部署与阵地各种设备。

看到一长串“清单”,张发奎、吴仲禧等大吃一惊——若非敌人投降,继续打下去,我们不知还要花费多大的心力,牺牲多少将士的性命,拖延多长的时间!

张发奎与众将官一起拟定受降及接收计划之步骤,要领如下:

(甲)受降步骤:

(1)接防日军占领区:规定各受降部队接收地区任务,迅速推进,接防日军占领区,并限定移防后日军之集中地点。

(2)解除日军武装:规定日军于移防之时,仅准其暂行携带之步枪、轻机枪及少数弹药,其余武器弹药缴交受降接收部队,日军于移防集中后,开始解除全部武装。

(3)集中管理日俘:日军集中全部解除武装后,视为战俘,送至指定之集中营,受我军监视,教育管理。

(乙)接收要领:

(1)日军本身之装备,直接缴交受降部队接收。

(2)日军日侨所控制之工厂、工场、仓库、公营民营事业等,均先交由受降部队警戒,仍留原负责人看管,列册移交中央各部会特派员、地方机关之主管代表接受,整理利用。

(3)受降部队所接收之一切武器弹药器材等,一律移交各主管部门之接收代表接受之。

(丙)受降部队任务区分及行动:

(1)粤南区总指挥邓龙光,指挥第四十六军、雷州独立挺进支队及沿海警备大队。以第四十六军主力进驻雷州半岛,以一个师进驻海南岛,负责接收各该地区日军投降及地方绥靖。

(2)新一军孙立人军长,指挥该军及重迫炮营,暨第十三军之第八十九师,即由现地经梧州、三水向广州推进。该军主力配置于广州市,各以一部分置于三水、顺德,监视该方面日军及受降实施。

(3)第十三军(欠八十九师)继新一军后,即沿梧州、三水、广州推进,以主力配置于广州(不包市区)至九龙之广九铁路沿线,以一部推进香港,监视该方面之日军及受降实施。

该军主力到达广州时,第八十九师即归还建制。

(4)第六十四军沿合浦、化县、阳江向开平、台山、新会附近推进,以主力配置于新会、台山、鹤山地区,监视该方面日军,及受降实施。

(5)各部队接近日军防区时,得直接与日军交涉接防事宜,并令其按指定地点集中。

(丁)日军移防后之集中地点及我接防部队:

(1)日第二十三军军部及军直属队集中广州河南,由我新一军接防。

(2)日第二十三独立旅团集中广州河南,由我新一军接防。

(3)日第十三独立旅团集中石围塘,由我新一军接防。

(4)日第八混成旅团集中芳村花地,由我新一军接防。

(5)日第一三〇师团集中新会,由我第六十四军接防。

(6)日第一二九师团集中东莞,由我第十三军接防。

(7)香港守备队集中宝安,由我第十三军接防。

(8)海南岛守备队集中琼山,由我第四十六军接防。

随后,各部以作战态势迅速向指定地区前进。除原在越桂边境的第六十三军改归第一方面军指挥,向河内、海防担任受降任务外,其余均向东行进。

敌人自宣布投降后,已将外围部队向后逐渐集结。

9月8日,张发奎令中将高级参谋张励为主任,率领官兵百余人乘8架盟机由南宁飞往广州。

从现有的资料中,看不出吴仲禧是在这一批人员之中,还是随后与张发奎一同前来,但无论怎样,当乘坐的飞机穿过云层开始下降,他俯瞰下空,看到郁郁苍苍的越秀山与浩渺蜿蜒的珠江就在眼前,那么熟悉而又陌生时,定会禁不住感慨万千——自1935年别离,已有10年之久,这是他第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荣归!

回首往昔,吴仲禧满心悲壮。他何尝不知,日军占领广州后即对广州人民实行了残暴统治和血腥镇压,7年!整整7年!从1938年10月到1945年8月,日军杀人放火、奸淫掳掠,逼迫广大市民家破人亡、四处逃难,一个拥有100多万人口的名城仅剩10多万人。日本侵略军为巩固其法西斯统治,除在市区和郊区驻扎重兵外,还在广州设立宪兵司令部,扶植汉奸组建伪军警部队,成立和平救国军、广州治安维持会、广东省保安司令部、广东省江防司令部等敌伪机构。在日伪军警统治下,广州人民生存自由权利没有保障,人们度日如年。民族败类随意进入民房杀人放火、奸淫妇女、掠夺财物,只要发现可疑的人或稍有反抗的人,便横加种种罪名以杀害。日军在黄埔设立宪兵大本营,每天都有从各地抓来的抗日志士经刑讯迫害后被押往附近的牛山脚下旧炮坑里杀害,炮坑堆满中国死难者数以万计的尸体,被人们称为“万人坑”。新中国成立后,文冲船厂在那里修建宿舍时还挖出许多尸骨。

张发奎一行抵达广州时,在机场受到群众热烈欢迎。他检阅了欢迎队伍及仪仗队后即率领新一军部队举行入城仪式,汽车、骑兵、步兵以雄壮威武的姿态通过庄严而辉煌的凯旋门,沿市区主要街道巡行,张发奎和博文将军以同盟国并肩作战的象征站在一辆全新吉普车上,向夹道欢迎的民众挥手致意,欢呼声、国旗猎猎之声、爆竹声,惊天动地,让张发奎激动无比,博文将军也被这东方式的热情所感染,这是他毕生难忘的愉快和光荣。

受降仪式在中山纪念堂举行。

9月16日上午,9时30分,张发奎司令官、吴仲禧等乘车莅临受降仪式现场,总计有高级军官、政府高官、社会贤达、新闻记者等183人。

日军投降代表二十三军司令官田中久一、参谋长富田少将,海南岛日军指挥官代表肥后大佐在我卫兵押护下,进入受降会场。

昔日不可一世的刽子手,没有了往日的趾高气扬、飞扬跋扈,而是目光呆滞、垂头丧气。

日代表登台后,向受降官鞠躬致敬,立正候命。

张发奎响亮地询问了田中等人的身份后,令其坐下,随即下达“国字第一号命令”,并由作战处处长李汉冲朗声宣读,继而由日、英翻译员以日语、英语宣读,

中国战区陆军第二方面军命令国字第一号

第二方面军命令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十六日于广州司令部

一、日军驻华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已遵日本帝国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之命,率领在中国(东三省除外)、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台湾、澎湖列岛之日本陆海空军,于中华民国34年9月9日在南京签具降书,向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特级上将蒋中正、特派代表中国陆军总司令一级上将何应钦无条件投降。

二、遵照何总司令命令,及何总司令致冈村宁次大将中字各号备忘录指定本官及本官所指定之部队,接收广州、雷州半岛、海南岛及其各附近地区日本第二十三军所属各部队与海南岛日海军部队及其辅助部队之投降。

三、上第二项之日本军队,应于中华民国34年9月16日,照下列规定切实施行:

(1)所有受降区内之日本陆海空军,及其辅助部队应即停止敌对行为,遵照本部第四号备忘录所规定之日军初步移防规定切实办理,候令解除全部武装。

(2)所有本受降区内之日本陆海空军,及其辅助部队武器、弹药、装具、器材、文献、档案等,应集中保管不得破坏,并造具详细清册,静候本官派员点收。

(3)所有日本部队解除全部武装后,仍保持纪律,至解除全部武装后之集中地与给养输送等项另令之。

(4)在本受降区内,所有日军控制下之车辆船舶(包含商船)及一切军用物质,除依照本部第四号备忘录规定,业已移交者外,其余均须停留于现在位置,不得移动或破坏,并须立即取消所装载之爆炸物,搬移于安全地点,妥为标志封存。特别指定航行内河之大小船舶,全部集中于高要。航行海洋之大小船舶,分别集中于黄埔及广州湾。

(5)所有本受降区内之军事与非军事之一切交通通讯设施及器材,均须保持完整,不得移动或破坏,并造具图表,静候接收。

(6)所有本受降区内之一切军事设施及建筑物,如陆上水上海空军基地场站设备,军需仓库,领港设备,防空设备,暂时或永久性陆上或海岸防御工事、炮台、要塞,连同一切有关军事生产发明之计划与设施等,皆须保持完整,维持良好状态,静候接收。

(7)所有本受降区内,关于军事控制下之民用财产(包括日本侨民)均不得移动,或使用与破坏,并造具清册,静候接收。

(8)所有本受降区内之日本侨民,应就现地静候命令,但应即呈出名册及居留地点,其所有之武器,亦应列表呈出,由本官派员验收。(9)在本受降区内之盟国战俘及被拘人民事项,特规定如下:

(甲)盟国战俘及被拘人民之福利及安全,在未正式接收以前,必须立即恢复自由,并妥为维护,所有一切管理及生活物品、卫生,应予充分供应,直至正式接收为止。

(乙)盟国战俘及被拘人民之拘留地点,所有一切设备、储藏、记录、械弹、卫生器材等,在未正式接收以前,应负责保管完整。

(丙)在本司令官所辖部队进驻地区内之战俘及被拘人民,应遵照本司令官备忘录第四号所规定办理,交由接防部队接收。但在交接时,应由日方供给彼等15天之充分给养及生活用具,并先行指派该战俘及被拘人民中之高级人员暂时负责维持管理。

(10)贵官奉行本命令时,应立即呈出如附表所列各种图表册。

四、上项应切实遵守,并即通令所属各部队切实遵照实施。

右令:日军第二十三军司令官田中久一。

司令官陆军上将张发奎

第二方面军国字第一号命令另有附记及附件若干,包括“盟国战俘及被拘人民姓名及集中营位置表”,“伪军组织之主要人员姓名及其部队机关状况报告书”。

随后,宣读田中久一投降受领证:

田中久一受领证

谨收到中国战区陆军第二方面军司令官陆军上将张发奎国字第一号命令一份,当遵照执行,并立即转达所属及所代表各部队之各级长官士兵遵照,对于本命令以及以后之一切命令指示,本官及所属与所代表之各部队之全体官兵均负有完全之责任。

日本驻华南支派遣军

第二十三军司令官陆军中将田中久一

吴仲禧望着眼前的敌酋,不知其内心是悔悟抑或愤恨。但后来听说,田中久一虽身陷囹圄,但并不甘心,且狞笑道:“日本战胜而投降真不服气,且看十年之后,谁执亚洲牛耳。”[3]

宣读完毕,田中久一战栗地用随身携带的日本毛笔、墨砚签署降书,旋即退出。

田中久一在投降书上签字投降

第二方面军在广州参加受降仪式的中方将领合影。图前排右六为张发奎;右二为吴仲禧

现场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各界人士互相拥抱、握手、合影,激动得泪光盈盈。张发奎端坐在第一排,与参加受降仪式的将领合影留念,吴仲禧也坐在第一排,从他威严的目光中看出,那是一个对中华民族、对中国人民都极为重要的时刻,他为能见证这一时刻而感到荣耀之至。

整座广州城,锣鼓声、欢呼声、龙腾虎跃之声此起彼伏,宛如江洋湖泊沸腾一般。

当日,各报竞相出版号外,记录下历史性的一刻。

广州市民舞着醒狮庆祝抗战胜利

岂止在广州,岂止在今日——自日本外务省向美国、中国、英国、苏联发出乞降照会以来,中华大地无时不群情振奋、欢呼歌唱。时在成都燕京大学执教的陈寅恪百感交集,作诗一首:

降书夕到醒方知,何幸今生见此时。

闻讯杜陵欢至泣,还家贺监病弥衰。

国仇已雪南迁耻,家祭难忘北定诗。

念往忧来无限感,喜心题句又成悲。[4]

受降仪式后,张发奎仍担心日军虚与委蛇,再使什么阴谋诡计。9月17日,他召见田中久一,再次重申相关命令和要求,田中久一向张发奎保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他本人不会逃跑也不会做任何出轨之事,同时尽职尽责约束好部下。

月余,张励向张发奎报告,广州日军于9月23日开始解除武装,29日进入河南之南石头、石涌口、白蚬壳等集中营;源潭、新街之日军独立第八旅团于10月10日进入芳村集中营;大良、东莞、雷州半岛及海南岛各地之日军自9月27日起至11月中旬止,先后缴械集中完毕。分散各地的日侨、朝鲜侨民及台湾籍人等,于广州市内和海南岛之海口、榆林港各地分别集中管理。日军缴出大小武器等17万余件,另一小部分为飞机和海军舰艇。

至此,受降工作告一段落,受降过程中未发生骚动及重大破坏情况。

张发奎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方才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