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新中国的脚步

4.新中国的脚步

那段时间,吴仲禧一直在香港。一天,林亨元介绍党中央社会部派出的谢筱迺来见他。

谢筱迺是吴仲禧的老乡,当年也在战地服务队工作。

谢筱迺说:“吴将军,组织上派我去福建工作,我想和吴石建立联系。”

吴仲禧说:“没有问题,他即将到福建上任,估计不久会来广州,到时候我帮你引荐。”

吴仲禧心说,现在是该同吴石敞开谈的时候了。

4月间,吴仲禧回到广州。吴石随南京政府南迁,也来到广州,住在吴仲禧家里。

吴仲禧夫妇设宴,既为老友接风,又为老友送行。

吴仲禧说:“虞薰兄此次回家乡任职,也算荣归故里,能为家乡多做很多事情。”

吴石苦笑:“我们之间就不说客套话了,这些年,我的确有些心灰意冷,惟有和奋飞兄在一起时,方觉得敞亮愉快。”

吴石向吴仲禧透漏,国民党国防部保存有500箱重要军事机要档案资料,白崇禧、陈诚主张直接运送到台湾,他建议“暂移福州,进则返京(南京)容易,退则转台便捷”,被陈诚采纳。

吴仲禧大喜:“虞薰兄高明,此举利在人民和国家。”

吴石说:“国民党大势已去,我早已不想跟它走了。”

吴仲禧说:“虞薰兄的选择是对的。”

吴石问:“我一直想问你,一向同你联系的那些人,真能代表共产党吗?”

吴仲禧说:“虞薰兄尽管放心,他们每一个人都代表共产党,我给你介绍可靠的人同你联系。”

吴石索性向吴仲禧交底,这500箱重要军事机要档案,他准备在时机成熟时发动福州起义,到时交给人民解放军。

吴仲禧紧紧地握住吴石的手,久久不松开。

但隐秘战线,即便是亲兄弟、父子与夫妻之间,有些话也是不能说的。吴仲禧如此,吴石亦如此。

吴石对吴仲禧有所保留。来广州之前,吴石在何遂的介绍下,在上海锦江餐馆与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刘晓、副书记刘长胜,负责统战工作的张执一等见面,经过坦诚交流,确定工作关系,指定何康和张执一同志负责与其联系。从此,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5]

当然,吴石也告诉吴仲禧:“最近上海方面有人通过何遂的关系同我联系,让我在海军方面做一些策反工作,我已对林遵舰长做了工作,林已答应在适当时机起义。”实则,从1949年初开始,为给共产党传递情报,吴石经常坐火车往返南京与上海之间。

吴仲禧非常高兴地说:“还有一个人叫谢筱迺,是我的同乡,你也认识,你到福州后,他会和你联系,有些工作包括重要的材料,交给他,你尽管放心。”

吴仲禧的书房,一连几个晚上都亮着灯,他们久久地畅谈,希冀着中国的未来。

吴石去福州之后,蒋介石一直很关注。若干年后,国民党将领李以劻在忆述文章中写道,吴石由国防部史料局长调回福建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后,蒋介石曾问李以劻:“据报(吴石)有厌战言论,曾多次向人说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李答:“今年5月底他来福州,邀我到温泉路家中吃饭,说福州易攻难守,福建是山岳地,便于打游击,但打游击是共产党起家本事,我们比共产党差远了;从三年国共战争来看,今日之国民党已无可战之将,也无可战之兵,他这个绥署副主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样也是饭桶。当今之计,从政略、战略、战术、战斗的诸方面看,一线之望可以持久者是守岛屿,因共方无战船,不能水战。”[16]

此后,蒋介石便对吴石的使用又有了新的打算。

解放后,林亨元告诉吴仲禧:“吴石在福建表现十分积极,通过谢筱迺同志给我们党提供了不少重要的军事情报,中央很重视。”[17]吴石提供的情报“得到中共中央和第三野战军的高度重视”[18]

1949年4月20日晚,国共和谈破裂,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强渡长江。不到3天,国民政府军苦心经营了3个半月的长江防线彻底崩溃。

1949年4月22日凌晨,毛泽东根据所获情报,亲自执笔在新华社发表《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所用电头为“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短短100多字却气势磅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

而经过对一份份“长江防务兵力部署和作战方案要图”的对比,国民党于江防部署上存在的致命弱点,是我军掌握主动,迅速突破长江天堑的关键。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南京解放当日,林遵率第二舰队30艘军舰宣布起义。吴仲禧小姨子、王静澜妹妹王光贞之女翁妫君后来回忆,解放战争期间,父亲翁政衡任第二舰队“江枫”号军舰舰长,与林遵为军校同学,关系很好。1948年冬,姑公吴仲禧从徐州回到南京去看望他们,吴仲禧和父亲谈了很久,“鼓励我父亲‘相机起义’,不要去台湾”[19]。起义后,刘伯承司令员曾登“江枫”号,接见了父亲,还摸摸已在舰上的翁妫君和弟弟的头说:“小弟弟、小妹妹,不要怕,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在解放了,你们可以回南京安居读书了。”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1949年6月下旬,吴石从福州抵达广州。因广州要大搜捕,吴仲禧夫妇由林云青护送离穗到港。离穗前,吴仲禧给几个孩子买了一些大米,但没有钱再给他们。王静澜忍住泪水告诉孩子们,以后请林云青叔叔多照顾你们。后来,几个孩子为了应付生活,在征求林云青的同意后,把家里最值钱的电话机连同号码转让给了别人,换了2400港币,维持了几个月的生活开支。

很快,广州全城戒严,国民党军警在全城展开大搜捕,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吴石立即赶到香港,住进了吴仲禧入住的九龙佐顿饭店。

吴石告诉吴仲禧:“我带了两份重要的材料,准备直接交给华南分局。”说着,从行李箱的隐蔽处拿出那两份材料。

吴仲禧一看,一份是国民党部队留存西北各地的部队番号、驻军地点、部队长姓名、现有人数和装备、准备整编的计划等;另一份是国民党部队在长江以南,川、滇、湘、粤、闽各省的部队建制和兵力等。

吴仲禧紧紧握住吴石的手说:“虞薰兄,这都是国民党军委会编制的绝密材料!一路过来,可遇到什么危险?”

吴石说:“特务们很多,危险是有的,但有惊无险,逢凶化吉。”

第二天,华南分局饶彰风、张铁生同志来到佐顿饭店,吴石把两份材料当面交给他们,饶彰风、张铁生非常高兴。

吴石说:“以后有材料或情况,我会设法通过奋飞兄联络。”

饶彰风问:“听说你福建绥靖公署已经结束,被调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要到台湾去?”

吴石点点头。

吴仲禧很着急:“你可要考虑清楚,到台湾去是否有把握?”

饶彰风也说:“如果能不去,可就此留下,转赴解放区。”

吴石坚决表示:“我的决心已经下得太晚了,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现在既然还有机会,个人风险算不了什么。”

吴仲禧问:“那你的家属怎么办?”

吴石说:“为了避免嫌疑,夫人王碧奎和两个小儿女也要一同去台湾。韶成和大女儿兰成留在大陆,我虽已作了安排,还请奋飞兄和组织上在必要时给予照顾。”

吴仲禧说:“我们的老同事陈宝仓中将思想倾向进步,我已和他约定,你到台湾后,他与你联系,好作你的助手。”

陈宝仓被免职后赋闲于南京家中,心情一度郁闷。吴仲禧常去他家探访,两人下下棋、喝喝茶、聊聊天。陈宝仓的妻子师文通烧得一手好菜,尤其是红烧狮子头与饭店大师傅相比也毫不逊色,两人有时免不了浅酌几杯。

吴仲禧说:“自箴兄身经百战,战果累累,我一直很佩服。”

陈宝仓说:“国共合作,我们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可现在国共内战局势逐渐明朗,国民党败退台湾的征兆已经浮现,我等该何去何从?”

戎马一生,阅人无数,陈宝仓岂能猜不到吴仲禧与中共的关系?

吴仲禧斩钉截铁地说:“江山将来一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民的!”

一来二去,陈宝仓坚定了信心,拿定了主意,他告诉吴仲禧,他在台湾有一些旧部、旧友,而且熟悉国民党军队的内部机构和运作方式,可以奔赴台湾为中国共产党工作。

两颗火热的心仿佛炉膛中的炭火在可劲地燃烧。

1948年春,在吴仲禧的精心安排下,陈宝仓前往香港,秘密加入了李济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且与中共中央香港分局负责人方方、饶彰风见了面。

正是从这一刻开始,陈宝仓投身革命的决心变得异常坚定,他由衷地相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这艘巨轮才会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1948年底,通过陈诚斡旋,陈宝仓“资共”嫌案被撤销,调任国民党国防部中将高级参议,算是重出江湖。1949年春,他受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原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和民革中央派遣,随国民党军队撤退台湾。为消除蒋介石的怀疑,家眷也一同赴台。

吴石点点头说:“党的事业未雨绸缪,精心布局,时时高人一筹,蒋介石焉能不败,革命焉能不胜?”

吴仲禧言:“等你百战归来!”

陈宝仓既先期到台湾秘密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吴石再去,等于有了强有力的帮手,对开展工作极为有利。

刘人寿后来回忆,吴石当时提供的那份情报,“由我们抄录后原件退吴”。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中共中央上海局并入中共中央华东局。为加强情报联系,此次吴石在香港还与中共中央华东局驻香港负责与中共台湾地下党组织联络的万景光见了面,确定了吴石赴台后的工作任务安排。

万景光向吴石表示,台湾是国民党退守的最后据点,希望他为“解放战争的最后一仗”作出自己的贡献。[20]

1949年8月14日,吴石接到总统府侍从室发来要其赴台的电报。16日,吴石乘机离开福州飞赴台湾。他的副官聂曦也同机前往。1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福州。吴石的随从参谋王强按照吴石的安排,将吴石保护的这批档案移交第十兵团司令部。1984年,这批档案被专家鉴定为“孤本珍贵文献”。

同年7月,张发奎也辞去所有职务出走香港,从此离开政治舞台。

1949年10月1日,在万众瞩目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高擎“八一”军旗,迈着刚劲雄健的步伐向庄严的天安门广场走来,一辆辆装甲车、坦克车气势磅礴地向天安门广场开进……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震天撼地的广播、威武飒爽的军姿、轰鸣作响的礼炮、万众沸腾的欢呼,展示着新中国国家和军队的尊严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吴仲禧激动地说:“受压迫的中国人民从此挺直了腰杆,中国人民从此彻底地真正地站起来了!”

1949年10月14日,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四十三军一二八师三八二团、四十四军一三二师三九六团进入广州市区。7时前后,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占了国民政府总统府、广州绥靖公署、广东省政府和警察局等重要机关,兵团主力随后跟进,在中共广州地下组织的配合下,9时许,广州的战斗全部结束。华南大都会广州宣告解放。

广州城内一片沸腾。

广州解放后,在穗港通车的第二天,吴仲禧欢欣鼓舞地从香港回到了人民的广州。不几天,叶剑英接见了他,并加慰勉。当组织上通知他党的关系已从上海转来广东时,吴仲禧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此时此刻,吴仲禧对于自己能从一个旧军人成长为光荣的共产党员,感到无比自豪。经历了十多年的地下工作,他多么渴望能以一个公开的共产党员身份堂堂正正地在人民政权下工作、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啊!

广州人民夹道欢迎解放军

【注释】

[1]吴仲禧:《解放战争时期与吴石的交往》,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深潜龙潭老将军——吴仲禧纪念文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第117页。

[2]刘人寿:《光辉的、革命的、战斗的一生》,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深潜龙潭老将军——吴仲禧纪念文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第18页。

[3]原名沙文威,解放后曾任中共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全国政协秘书长。

[4]刘人寿:《光辉的、革命的、战斗的一生》,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深潜龙潭老将军——吴仲禧纪念文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第18页。

[5]文思主编:《我所知道的白崇禧》,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152页。

[6]鲁令子:《吴老给我的教育和鼓舞》,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深潜龙潭老将军——吴仲禧纪念文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第22页。

[7]王夫玉编著:《第三党历史》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254页。

[8]田丰:《前言:记一位从辛亥革命走来的共产党人吴仲禧》,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深潜龙潭老将军——吴仲禧纪念文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第7页。

[9]毛泽东:《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61页。

[10]罗礼太:《蒋桂矛盾与美国对华政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45页。

[11]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72—1380页。

[12]萧克:《代序:纪念吴仲禧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深潜龙潭老将军——吴仲禧纪念文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第2页。

[13]刘人寿:《关于淮海战役的最早又较全面的情报》,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深潜龙潭老将军——吴仲禧纪念文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第100页。

[14]龙氏后人龙万建等提供材料。

[15]吴建华:《隐蔽战线传奇英雄吴石》,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福建省作家协会编:《走进仓山:琼花玉岛起风帆》,福州:海峡书局,2018年,第211页。

[16]王舜祁撰文,奉化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蒋介石三次下野》,2004年,第186页。

[17]吴仲禧:《回忆吴石烈士》,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深潜龙潭老将军——吴仲禧纪念文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第83页。

[18]《血沃宝岛——中共台湾英烈》,北京:人民出版社,九州出版社,2022年,第64页。

[19]翁妫君:《怀念敬爱的姑公》,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深潜龙潭老将军——吴仲禧纪念文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第49页。

[20]《血沃宝岛——中共台湾英烈》,北京:人民出版社,九州出版社,2022年,第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