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邓演达设置灵堂

4.为邓演达设置灵堂

邓演达等人是于1930年8月在上海创建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亦称“第三党”),意图与蒋介石分庭抗礼。吴仲禧秘密加入其中之后从事军事、文教以及发展组织等方面的活动,与邓演达、黄琪翔、季方等一道期盼中国能重新走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道路。

1930年底,吴仲禧在西湖边的宁庐与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成员李得光、邱锦章、余遇时,以及李含阳、吴资琛等人会面,根据邓演达“反蒋要抓军队”的指示,商议在国民党军队中开展工作,同时抓紧文化教育界的宣传工作,发展郑少雄等20余名党员。[5]

吴仲禧亲笔书写了一封介绍信并提供旅费,派林亨元前往上海同邓演达联系。

按照吴仲禧的指点,林亨元到上海后先去找暨南大学教授黄农,黄农悄悄告诉他,情况有变,邓演达因被叛徒告密而不幸被捕。黄农带林亨元找到第三党负责人之一季方,季方又将黄琪翔、章伯钧介绍给林亨元。林亨元后来忆述,“他们很亲切地鼓励我,教导我”。林亨元当即办理了参加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手续。同时入党的还有郑太初、叶于绍、卓如、王昌明、陈文彬等人。他们决定设立福建省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筹备处,并指定吴仲禧和林亨元为筹备委员,由林亨元将第三党的章程、刊物以及一系列理论书籍带回福州。

邓演达被捕的消息让吴仲禧心急如焚,但他现在无兵无权、无名无分,只能干着急。同时,他心里也十分清楚,能给蒋介石说上话放过邓演达的人只有宋庆龄先生。

邓演达的被捕让宋庆龄非常关注,1931年11月24日,宋庆龄专程从上海赶到南京,将蒋介石痛斥一顿。蒋介石虚与委蛇,答应宋庆龄不杀邓演达,并准许去监狱看望。但宋庆龄一走,蒋介石依旧我行我素,他在多次诱降,并许诺给邓演达以中央党部秘书长或总参谋长等职而均被严词拒绝后,于11月29日夜,派卫队长王世和率领几名卫兵将邓演达押至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秘密杀害。

时隔多日,邓演达遇害的消息传至福州,吴仲禧愤慨得浑身打颤:“才36岁,才36岁,蒋介石,这狗娘养的!我恨不得千刀万剐了他!”

吴仲禧约集林亨元等10余人在家中秘密设立灵堂、悬挂挽联。

他再次向青年人讲起邓演达——“我同邓演达的关系非同一般,他曾经是我的上级,是我的校友,也是我志同道合的朋友。”吴仲禧声泪俱下,泣不成声,“特别是在陈炯明叛变时期,国民党遭受了异常的困难,粤军第一师亦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时邓演达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后来粤军第一师能够由巩固而发展,为国民革命建立许多特殊的功绩,亦与邓演达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邓演达是民国天空翱翔的一只雄鹰啊!”

“邓演达是孙中山先生矢志不渝的拥护者、追索者!”

“这只雄鹰被蒋介石残忍地屠杀!”

“苍天有眼无珠!”

吴仲禧放声恸哭。

青年人也哭声一片。

原本,王静澜囿于世俗观念,对在家中设置灵堂一事有所顾虑,经吴仲禧解释,也帮助积极布置。但大家哭声如此强烈,王静澜不免有些担心,她不得不劝阻丈夫:“大家的悲伤我能理解,但家中没有死人,你们这样大哭,不但惊动邻居,如果有特务来查问,我们该怎样办?”

反动派的血腥杀戮,没有摧毁吴仲禧、林亨元、卓如、叶于绍、陈文彬、郑太初、王昌明等革命青年的政治信念,他们借助福建省国民党行动委员会的筹备,开始建立对抗国民党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