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都不能掀起轰动的园子

巨星都不能掀起轰动的园子

当年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后,去北京时便专门拜访了这座公园。

园不大,也没什么名胜,它更接近于合家休憩的园子,而不是那些招徕游客的“旅游热点”。林子里,疏碎的阳光与清风中,有一个坐轮椅的男人正在读书,过去闲聊两句,那人说,史铁生开会去了,这几天没来。这位因行动不便而更多地转向思想,从而提前成为智者的作家,确实在这里留下了气息。

然后看见一个冷峻的男人在一边摆造型拍照。细一看,是崔健。等他拍完照,我和另两个青年过去请他签个名,说几句话,然后各自散去,和声细气,不远处散步的老人们、嬉戏的孩子们完全没有受到打扰。

文中所记的崔健签名,是横着签在这本波兰诗人米沃什诗集《拆散的笔记簿》封面上的,当时(一九九一五月)买了此书后带着去逛地坛,偶遇崔健。

如果当时仍红透半边天的崔健是出现在其他地方,那该出现怎样的惊呼、争逐、狂热、喧闹?然而在这座随随便便、平平常常的园子里没有这些。这么想便觉出地坛素朴的伟大,一座连巨星都不能掀起轰动的园子。

黄永玉先生的《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里有一篇谈公园的,大意是,公园原本都是古时帝王将相的花园,留下来便成为老百姓的了。董桥先生则说过,在经济、科技的大堂后面,该经营让台静农先生抽烟、喝酒、写字、著述、聊天的后花园。

帝王将相造花园,本意就是为了办事之余的清静。我想,以造物之伟大,是该留下这样一些单纯的后花园的,让老百姓走走,散散心,让智者坐坐,想想事,让呐喊的明星在这儿也不摇不滚,安安静静。

一九九六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