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迎凉之草

初夏迎凉之草

《草木趣典》周云庵等编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一版。

清代蒋廷锡等编的《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是辑录汇总历代典籍文献中草木资料的巨著;这本《草木趣典》,从中选出有史料价值和故事趣味的三八〇则,加以整理。其白话译文、每则代撰题、分类编排等每多不当、不必之处,但有标点和注释,宜于闲览。

闲览所感,是草木总于人有情。引自五代范资《玉堂闲话》的一则云:(唐)“高祖在襁褓时,母即置柏树之阴而往饷田(给田间劳动的人送饭),比饷回,日斜而树影不移。”——那柏树仍在荫蔽婴儿。这还可说是古人替帝王编造祯兆,另引自《保定县志》的一则,就是为普通生民造福了:“南镇柏木桥,去县十八里。昔日河水环绕,行者病涉,岸有古柏数围,忽倒植河之西岸如桥,商旅得渡。”类似这样草木与人同心的记载,还有很多,虽然常是神怪传说,到底见出植物的情味,让人感怀。

又引自唐苏鹗《杜阳杂编》一则:“李辅国家藏珍玩,皆非人世所识。夏则于堂中设迎凉之草,其色类碧,而干似苦竹,叶细如杉,虽若干枯未尝凋落,盛暑束之窗户间而凉风自至。”——真乃妙物。而我前阵子在孔夫子旧书网搜购的一批草木之书,在这五月上旬初夏陆续到手,也正是一缕缕迎凉之草了。

此其时,阳台上各色新叶浓密,花木杂叠,一如这天同时购得的罗洛译《法国现代诗选》中法尔格《跋语》一诗:“花朵和叶片相互挤压而又相互了解。”在午后,阳光把院落照得很静,忽有风来,吹动草木,晃得人眼前一亮;在寂夜,那丛高挑挺拔的杂粉玫瑰灿烂盛放,恰好替我挡住了远处高楼的繁华灯光(正合我日来的心境)。此外,柔垂盘桓的蓝紫睡莲时开时歇,人心果树去年剩下的一颗硕果长得极饱满,且枝头小花暗暗初绽一二,白兰更在这天开了数朵,形、色、香皆美,馥郁喜人——花木知暑,亦自替我迎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