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节候,以磊落为主
《花史》北京易学研究会图书馆,据《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二〇〇四年制作。
明人王路撰有《花史左编》二十七卷,是花史集大成之作,这本《花史》则不知著者为谁。原书分春夏秋冬四卷,现存夏集、秋集、冬集,每集介绍该季主要花卉,有绘图,文字则为掇拾前人典籍若干掌故、诗词,品性与栽种资料等。原版刻、绘画都甚为粗陋,但很喜欢这个书名,按季节分卷的体裁也合我意。
书中将夏花素馨列入冬集,初看觉得乖异,但事实上“花不应候”(屈大均《广东新语》)乱开放的情形很普遍,如这段时间的异地见闻:沪上好友谈到当地尚有老妈妈挎着小巧提篮,里面摆放着茉莉花串成的手环、白兰花扎成的吊坠,沿路叫卖;北京好友为新居买了一盆栀子,居然开了一朵大白花——这可已是秋季了,此书得于十月上旬寒露之日。
《倦圃莳植记》[清]曹溶洁著。北京易学研究会图书馆,据《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二〇〇四年制作。
同于寒露所得的此册清刻本影印书,分总论和各论,记述各种木、花、果、蔬、瓜、豆、竹、草、盆树的掌故、品性、栽种等,也有采用前人典籍,但经过作者综合概括,是结合其本人莳植经验的笔记之作。“倦圃”,这个名字的意味我也欣赏。
秋意渐浓,家中花木虽不十分“红黄烂然”,但蓝紫的牵牛花、浓紫的野牡丹、嫣红的杜鹃花,都在清秋阳光中开得漂亮,而人心果树新结的几个小果子又长大了一点,很是可爱。小小可喜秋色,打发闲淡时光。
附记:
同日购得《上海图书馆藏明清名家手稿》,其精致影印的书信中有两件谈花木的小简,甚富情味意韵:
一是王时敏书法流丽的求画帖:“帘檐三幅,欲求戚二丈画葡萄,敢烦门下转致。画花以磊落为主,最忌繁细。会间乞为弟再道此意。时敏顿首。”
二是张岱手迹朴拙的求花帖:“走访仁兄不遇,怅甚。旧年蒙许弟草花种,弟不敢多望,祈分剪秋纱、雁来黄、老少年数本,长春开花者一二本,使弟阶前秋色,红黄烂然,皆出自尊赐也。临楮拳拳。弟张岱顿首尚乳生社兄金太史。(附笔又及:)倘有奇本,不妨多惠几种,尤感盛情。”
——“画花以磊落为主,最忌繁细”之潇洒通脱,“使弟阶前秋色,红黄烂然,皆出自尊赐也”之拳拳心意,我都极为欢喜,后来还将此二札复印寄给谷林老人分享,兼致秋思。老人回信亦颇赞赏,并询问张岱所提到的几种花,遂查检得一些资料:
剪秋纱,这名字很雅,它还有一个更古雅的别称“汉宫秋”。这是一种枝叶多绒毛的草本植物,夏秋开深红色的簇生小花。其学名叫剪秋罗,有同科属兄弟剪夏罗(剪春罗),以开花季节不同分别名之。
雁来黄与老少年也是同科属的草本植物。老少年即雁来红,又名“后庭花”。它们都有花,但以赏叶为主,秋天时顶叶会全部变为鲜黄色和鲜红色,故分别得名雁来黄与雁来红。——记得齐白石好像多次画过雁来红,取其“老少年”之佳意。如此“红黄烂然”,亦宜于祝祷长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