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也罢的巴黎梦

不提也罢的巴黎梦

《革命之路》,导演门德斯延续了其成名作《美国丽人》那种平淡家常中触目惊心的中年危机,男女主角则是继《泰坦尼克号》十余年后再次合作,所以不少论者都意识到了:如果那个海难中的爱情故事发展下去,如果当初两人都能获救,上了岸大团圆结局,那么,等着他们的,就是《革命之路》上的情景——他们成了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住在名字反讽的“革命之路”舒适小区,过着光鲜而浑噩的生活。

但女主角的青春激情未泯,她总想与别人不一样,渴望摆脱庸俗现实。她鼓动丈夫抛下一切,迁居巴黎,到那个代表理想、文艺、希望的城市,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按:美国文化人的巴黎情结,是颇有历史、颇成规模的独特文化传统。)

但随后,工作上的转机,加上妻子的怀孕,让他打了退堂鼓。两人为此争吵、指责,夫妻关系破裂。她仍决心延续巴黎梦、实现自我之梦,于是不惜自行流产,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而我,在“准中产”的家居中看这部片子,电视机上方的显眼位置,挂着两幅黑白照片,那是我最爱的巴黎蒙马特高地与新桥的摄影,是几年前偶发雄心到巴黎游荡五天半的纪念……反讽与悲哀,不仅来自戏内,还赫然对应着戏外,那就是我们的命。

影片同时用另两个家庭来衬托,更见出庸常生活的悲哀。其中一个细节让我特别触动,是那个暗中爱慕女主角的邻居男人,在她去世后,听不得来客的谈论,独自走到后院凝视她的屋子;妻子察觉他神色有异跟了出来,他说:我们以后都不要谈论他们夫妇了。妻子温柔地说:好的。然后扶着面沉如水的那男人回屋。——又一个将永远在心底埋藏隐痛秘密的男人。我对这样的男人、男配角,总是特别在意。

这一幕,让我想起池莉旧作《一去永不回》的结尾:“尔红谈不得温泉,一谈就感慨万千。”也想起《儒林外史》高潮之后的流风余韵:繁华事散,名士消亡,有两个人去游览当年的美景,但见荒凉冷落,一位说起少年时目睹的盛况,另一位说:“这些古事,提起来令人伤感,我们不如回去罢。”两人慢慢走了出去。——那种惆怅,让清代点评者黄小田在此处批曰:“并阅者亦不欲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