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支气管检查法
对患者做支气管检查前,通过常规检查了解患者的状态,是否有支气管检查的禁忌证,明确病变的诊断,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有积极的意义。
(一)望诊
通过望诊除掌握一般状态外,可发现一般性质及有意义的征象。除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意识、表情、营养状况、体位、姿势、步态等外,气管支气管镜检查前还应观察患者呼吸是否平顺,有无鼻翼扇动及点头呼吸、端坐呼吸,吸气时是否伴有三凹征,皮肤、口唇及指甲有无发绀。对小儿应注意有无躁动不安,是否因缺氧而烦躁哭闹,通过观察大致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情况。对高龄患者或肥胖者,应注意有无面色涨红、颈静脉怒张等,并要进一步检查心血管功能。
在进行常规头、颈部及胸、腹望诊时,要重点注意下颏有无发育异常,如小下颏畸形,舌体是否过厚、较大;颈部是否又肥又短、活动灵活否、有无颈椎或胸部畸形、张口有无受限。如有以上任何情况存在,则将给硬支气管镜检查带来困难。还要观察牙齿特别是上切牙有无松动,口内有无活动义齿。如情况允许,支气管镜检查前要先处理好松动的上切牙,以免支气管镜检查时牙齿脱落,甚至被误吸入气管中或吞入胃内。胸部望诊,要重点注意胸廓形态、呼吸运动时两侧扩张度是否一致,有无肋间隙变窄或增宽,心尖冲动位置有无移动。
(二)触诊
1.颈部触诊 要观察甲状腺是否肿大、有无结节、喉结有无偏斜、环甲膜位置是否清楚、气管位置是否居中,若为气管异物,是否有异物活动时的颈部撞击感。检查时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头部固定于正中位,触诊甲状腺时头略低使胸锁乳突肌放松,检查者位于患者对面(或背后)以一手拇指将甲状腺向对侧推,使之隆起,另一手示、中二指沿甲状腺表面伸向胸锁乳突肌深部进行触诊,同时让患者做吞咽动作使甲状腺叶上升以触摸下极。触诊时患者常感觉不适,手法宜轻柔。检查环甲膜及气管时要嘱患者头略仰伸,以右手示指及无名指分别置于左、右胸锁关节上,中指沿颈中线触摸,辨别气管位置在左、右二指间距是否一致,以确定气管位置是否在颈部正中、有无偏斜,以示指触诊环甲膜,注意环甲间隙是否增宽。
2.胸部触诊 重点触诊心尖冲动部位及胸部两侧语震颤。检查者右手五指并拢以手掌前部或尺侧缘触诊,以便与肋间隙紧贴,以感触心脏冲动。检查者以两手掌平放在胸部两侧对称部位,令患者重复说“1、2、3”,或发“衣”声,此时手上可有震颤的感觉。震颤是由于喉发声的震动通过气管、肺到胸壁发生。语音的传导必须是在气管、支气管通畅,胸膜的壁层与脏层互相贴近的条件下发生,震颤强弱也受发声的声强、声调以及胸壁厚薄度的影响。语言震颤增强,应考虑肺组织炎症、实变,肺内大空洞,压迫性肺不张等。语言震颤减弱是由于气管、支气管阻塞或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距离加大,不利于声波向胸壁传导所致,可由肺气肿、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不张、气胸、胸腔积液、胸壁皮下水肿或气肿等情况引起。
(三)叩诊
胸部叩诊要注意肺部定界,观察肺下界有无上移或下降。心脏叩诊时应注意心脏浊音界范围有无扩大或移位。
胸部叩诊音通常分为:
1.清音 系正常肺部叩诊音。
2.浊音 为叩击不含气组织或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心脏、肝脏被肺的边缘覆盖部分)以及病理状态下的组织(如肺炎)的叩诊音。
3.实音 为不含气的实质器官(心脏、肝脏)和病理状态组织(肺实变、胸腔积液)的叩诊音。
4.鼓音 为含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腹部,胃的Traube区)或气胸、肺大空洞、气腹时的叩诊音。
(四)听诊
听诊系根据音响的变化或消失来判断脏器的状态或病变的性质。是检查心脏和肺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气管支气管镜检查前必不可少的一项体检。直接听诊时,注意患者呼吸时有无哮鸣或哮喘性呼吸音。嘱患者平静呼吸,表现为吸气时间正常或稍短,呼气时间明显延长,同时两肺出现高调哮鸣音,常为支气管痉挛或管腔狭窄所致,如支气管哮喘、气管支气管异物、支气管肿瘤等。听诊还应注意患者呼气末期或咳嗽时,有无气管内“拍击音”,此系由于气管内活动异物随呼出气流在气管内上下移动,在咳嗽时气流的冲动,使异物撞击声门下而产生的声音。胸部听诊主要是应用听诊器进行,检查时先听心脏,依次对心脏的几个听诊区如左房室瓣区(心前区)、右房室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及主动脉瓣第二区等,注意心音频率、节律、心音强度和特性以及有无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等。肺部听诊时应让患者平静呼吸、深吸气、深呼气或屏气。小儿检查时多哭闹不合作,但哭也是深呼吸动作,哭声在呼气期内(吸气期无哭声)可以听诊。注意呼吸音性质、有无啰音、哮鸣、语音传导有无改变、两侧肺部呼吸音对比是否对称等。支气管部分或完全受阻时可引起一侧或局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并注意与儿童先天性肺大疱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