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耳 漏
2025年08月10日
五、耳 漏
耳漏(ottorrhea)系指外耳道有异常的液体积存或外流,可来自外耳道、中耳、中耳周围组织、迷路或颅内,是耳病的常见症状。外耳道、中耳或其周围组织的急慢性炎症、创伤、肿瘤等都可引起耳漏,以炎性病变所致者为常见。
耳漏的性质可不同,有的如油脂(脂性),有的为浆液性或黏液性,亦有脓性、水样或血性等,有时为混合性者。根据耳漏的性质、量的多少、时间长短、有无臭味等,可对病情做出大致判断。
l.脂性耳漏 俗称“油耳”,是稀薄酱油色的油性耵聍,一般伴耳道宽大,油性耵聍与种族遗传有关。少量黄色或棕褐色油脂样稀薄液体积附于外耳道,多为耵聍腺分泌物。
2.浆液性耳漏 如外耳道湿疹、变应性中耳炎。淡黄色、透明、稀薄的液体,多为中耳黏膜浆液腺分泌物或从血管中漏出的血清,可见于分泌性中耳炎早期的抽吸液及鼓膜置管后的溢液,或中耳炎好转期;若此种性质的液体量较多,且持续不断地溢出,多为变应性中耳炎。一般情况下外耳道的分泌物无黏性。
3.黏液性耳漏 如分泌性中耳炎,对儿童耳道较小,观察困难时,根据黏性的分泌物多应考虑为中耳的炎症所致,因为外耳道无黏液腺,而中耳的炎症使黏液腺细胞增多,黏液的分泌随之增加。
4.水样耳漏 耳及颅脑外伤或手术后出现多量水样溢液者,多为脑脊液耳漏。当内耳发育畸形伴脑脊液高压时,镫骨手术会引起脑脊液通过卵圆窗井喷。
5.脓性耳漏 如急、慢性化脓中耳炎、耳疖、弥漫性外耳道炎等。中耳的化脓性炎症常常由黏性分泌到黏脓性,再转变为脓性分泌物。若脓液不多而具恶臭者,应考虑胆脂瘤的可能。
6.血性耳漏 如大疱性鼓膜炎、耳外伤、中耳胆固醇性肉芽肿、中耳癌、颈静脉球体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