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颈部肿块

一、颈部肿块

颈部肿块应注意其发展的快慢、发生的位置、原因、大小、硬度、移动度、有无压痛、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有无全身症状。详细做颈部、口腔、鼻、鼻咽、咽和喉咽部检查。根据颈部解剖,除中央部分的颈椎、食管、喉和气管外,尚有皮肤、颈深筋膜、颈前诸肌、甲状腺、涎腺、颈动脉鞘及其临近的淋巴结群与穿过的神经。疾病的种类除先天性畸形外,尚有急性炎症、慢性炎症和肿瘤。关于病程Skandalakis总结了3个7规律,即7d者多为炎症,7个月者多为肿瘤,7年者多为先天性疾病。

常见病因如下。

(一)先天性肿物

1.先天性血管瘤 较常见的血管瘤有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等。

2.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有单纯性、海绵状或淋巴管扩张呈水囊状又称囊性水瘤。淋巴管瘤80%发生在头颈部,可累及唇、舌和口底,肿瘤增大可影响吞咽和呼吸。

3.鳃裂囊肿 鳃裂囊肿系胚胎鳃裂和鳃囊之间的残余组织形成,好发于颈部耳与锁骨之间。

4.甲状舌囊肿或瘘 胚胎时甲状腺发生自舌根盲孔,腺体逐渐下降,形成甲状舌导管,正常导管消失,若导管残留上皮,即可形成囊肿称为甲状舌囊肿。常发在颈前正中环甲膜前,呈囊性,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瘘管向上经舌骨前或后,达舌根,受感染化脓后破溃,形成瘘管。

5.畸胎瘤 起源于胚胎三层胚叶,囊内可含有神经、毛发、皮脂腺、牙齿、柱状上皮、腺体和中胚叶的脂肪、软骨或肌肉等。若囊肿发源于外胚叶表皮上皮,则称为皮样囊肿。

6.喉气囊肿 胚胎时,喉室顶有囊向外膨出,后渐消失。若残存并扩大,则形成含气囊肿,可限于喉内或穿过甲状舌骨膜至喉外、颈部皮下。啼哭或吹奏乐器时喉内加压,使膨胀,颈部形成柔软肿块。

7.舌骨下黏液囊肿 位于舌骨与甲状舌骨膜之间,扩大形成囊肿,在甲状舌骨膜之中央。

(二)炎性肿物

1.咽旁脓肿 属颈深部感染,累及咽旁间隙颈动脉鞘,有咽部感染史,颈侧深部疼痛、肿胀、发热。

2.口底蜂窝组织炎 感染多来自口底、牙齿,侵及口底下颌间隙,有全身中毒症状,局部肿胀如板状硬,有张口困难和吞咽困难。

3.耳源性颈部脓肿 有中耳炎乳突炎史,感染在乳突尖端于二腹肌下扩散,形成颈深部脓肿。

4.急性淋巴结炎 感染原发灶多来自扁桃体、咽、牙齿等,引起颈淋巴结发炎、化脓,常发生在下颌角颈深淋巴结,局部红肿、疼痛,有压痛,白细胞增多。

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多发生在小儿,有咽痛、一侧扁桃体有灰白色渗出、发热、肝脾大、颈淋巴结肿大,血白细胞单核增多高达40%~80%。

6.慢性淋巴结炎 结核性淋巴结炎多发生在青年,淋巴结肿大,有淋巴结周围炎,多个淋巴结粘连,有波动感,破溃后成脓瘘及瘢痕形成。

7.梅毒 病人有梅毒史,全身淋巴结肿大,可累及颈部,血清反应阳性。

8.甲状腺炎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

(三)良性肿物

1.皮脂腺囊肿 多发生在耳垂后下方。

2.神经源肿瘤 颈部神经源肿瘤以神经鞘瘤常见,可能来自交感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或颈丛膈神经的鞘膜细胞,发生在咽旁颈侧,呈单发、无痛肿块,较硬。

3.颈动脉体瘤 发生自颈总动脉分叉处后面的颈动脉体,肿瘤可压迫神经,如迷走神经、交感神经等。肿瘤质较软,血管丰富,可听到杂音。

4.涎腺肿瘤 涎腺肿瘤以混合瘤最多见,来自腮腺或颌下腺,质地较硬,呈结节状无痛肿块。亦可为乳头状囊性腺瘤、嗜酸性细胞瘤或淋巴乳头状囊性腺瘤。

5.甲状腺肥大或肿瘤 地方性甲状腺肿、妇女青春期和妊娠期甲状腺肿等。

6.甲状旁腺肿瘤 甲状旁腺肿瘤多属腺瘤,甲状旁腺内分泌素增多,人体钙磷代谢紊乱,引起高血钙、骨病和尿系结石症。

7.其他 如脂肪瘤、纤维瘤、喉软骨瘤等。

(四)恶性肿瘤

1.鳃裂癌 原发自胚胎鳃裂囊肿上皮。

2.涎腺恶性瘤 如囊性腺癌、恶性混合瘤、黏液表皮样腺癌、乳头状囊性腺癌和腺泡细胞癌等。

3.甲状腺癌 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分乳头状、滤泡型和髓样癌。肿瘤较硬、不规则、境界不清、活动性差,可累及喉返神经引起喉麻痹。

4.口底恶性肿瘤 口底恶性肿瘤可原发自口底、舌、舌下腺、颌下腺及其导管,肿瘤以鳞癌为主。

5.下咽癌及喉癌颈淋巴结转移

6.恶性淋巴瘤 主要累及淋巴结、扁桃体、肝及消化道黏膜下淋巴组织。常见有3种类型:淋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霍奇金病。

7.其他 如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脂肪肉瘤等,均可累及颈部,患者多为儿童或青年,肿瘤生长迅速,易发生远隔转移。

(五)转移肿瘤

颈部淋巴结丰富,接受来自头颈诸器官的淋巴引流,应详查原发病灶,可以是炎症,但更重要的是肿瘤。转移瘤可来源于鼻咽癌,口及咽肿瘤,下咽、舌根和会厌肿瘤,喉癌,胸腹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