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音叉试验
音叉试验(tuning fork test)是门诊最常用的基本听力检查法。用于初步判定与鉴别耳聋性质,但不能判断听力损失的程度。音叉检查可验证电测听结果的正确性。音叉结构由两个振动臂(叉臂)和一个叉柄组成,为钢制或合金材料所制。每套为5个音叉,分别是C128、C256、C512、C1024、C2048,分别发出不同频率的纯音,其中最常用的是C256及C512。检查气导(air conduction,AC)听力时,检查者手持叉柄,向另一手掌的鱼际肌或肘关节处轻轻敲击叉臂(不要敲击过响以免产生泛音影响检查结果)。将振动的两叉臂末端与耳道口置于同一平面1cm处呈三点一线。检查骨导(bone conduction,BC)时,应将叉柄末端的底部压置于颅面骨上或鼓窦区。
1.林纳试验(Rinne test,RT) 又称气骨导比较试验,通过比较同侧耳气导和骨导听觉时间判断耳聋的性质。先测试骨导听力,当听不到音叉声时,立即测同侧气导听力。也可先测气导听力,气导消失时立即测同耳骨导听力。气导听力时间大于骨导时间(气导>骨导或AC>BC),为阳性(+)。骨导时间大于气导时间(骨导>气导或BC>AC),为阴性(-)。气导与骨导相等(AC=BC),以“(±)”示之。结果评价:听力正常者,C256音叉测试时,气导较骨导长2倍左右。(+)为正常或感音神经性聋,(-)为传导性聋,(±)为中度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
连续音叉气骨导比较试验用于判断耳硬化患者镫骨底板是否固定。方法是用5个倍频程音叉分别做气骨导比较试验。镫骨底板完全固定者,各频程音叉都呈(-)。
2.韦伯试验(Weber test,WT) 又称骨导偏向试验,用于比较受试者两耳的骨导听力。方法:取C256或C512音叉,敲击后将叉柄底部紧压于颅面中线上任何一点(多为前额或颏部),以“→”标明受试者判断的骨导偏向侧,而以“=”示两侧相等。结果评价:“=”示听力正常或两耳听力损失相等;偏向耳聋较重侧,示病耳为传导性聋,偏向健侧示病耳为感音神经性聋。
3.施瓦巴赫试验(Schwabach test,ST) 又称骨导比较试验,用于比较受试者与正常人(一般是检查者本人)的骨导听力。方法:当正常人骨导消失后,迅速测受试者同侧骨导听力,再按反向测试。受试者耳骨导较正常人延长为(+),缩短为(-),(±)示两者相似。结果评价:(+)为传导性聋,(-)为感音神经性聋,(±)为正常。
4.盖莱试验(Gelle test,GT) 用于检查其镫骨底板是否活动。方法:将鼓气耳镜置于外耳道内,当橡皮球向外耳道内交替加减压力的同时,将振动音叉的叉柄底部置于鼓窦区。若镫骨活动正常,受试者感觉到随耳道压力的变化一致的音叉声强弱变化,为阳性(+),反之为阴性(-)。耳硬化或听骨链固定者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