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食管疾病症状
食管疾病可引起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症状,而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
(一)吞咽困难
吞咽困难(dysphagia)是指吞咽食物时费力,有阻塞感,吞咽过程延长。吞咽困难为食管疾病中最主要表现,轻重程度不一。轻者表现为食物下行缓慢感或哽噎感,常由于食管炎症、水肿或痉挛等病因所致,但也可能是食管癌的早期症状;严重的咽下困难,初为咽干硬食物困难,继而半流质,甚至流质也不易通过,常为较大食管异物、食管狭窄或晚期食管癌所致。吞咽困难可以单独发生,或合并疼痛、呛咳及反呕等症状。
根据症状特点可分为3种:
1.进行性吞咽困难 多为机械性梗阻的狭窄病变,如食管良性狭窄、肿瘤。
2.完全性吞咽困难(吞咽固体和流体食物时均有障碍) 提示有食管神经肌肉性病变,如食管痉挛、括约肌失弛缓症、食管闭锁等。
3.固定性吞咽困难 指吞咽障碍仅发生于固定大小的食物或丸剂,多因食管瘢痕所致。
除食管本身疾病与食管周的器质性疾病引起吞咽困难外,延髓病变累及第Ⅸ、X、Ⅻ脑神经,发生咽缩肌、环咽肌、食管蠕动肌及贲门肌瘫痪,也可引起吞咽困难。
疼痛发生于咽部或食管,常提示有炎症或溃疡存在;摄入酸性食物后立即引起疼痛与咽下困难者,多为食管炎或溃疡;咽下困难伴有呛咳常是食管上端阻塞或环咽肌失弛缓所造成,也可因中段食管癌阻塞或伴有食管气管瘘所致;咽下困难有餐后反胃者,多系食管下端有梗阻;咽下困难伴声嘶者,常是环后癌向喉内发展或食管癌侵入纵隔或压迫喉返神经所致;咽下困难前已有声嘶则提示癌肿位于喉内已发展到喉外梨状窝喉咽部,咽下困难伴呼吸困难及哮鸣时多为纵隔占位性病变压迫支气管所致(参见第三节喉症状之吞咽困难)。
(二)反呕
反呕(vomitus)指食物由食管或胃反流至口腔,但不成为呕吐,也无恶心感,可以是自觉或不自觉的。贲门麻痹、脑部肿瘤、胆结石、肾结石、妊娠、食物过敏、反流性食管炎及某些精神因素等,都可引起反呕。餐后较久才有反流者,多系食管梗阻上段扩张处,或食管憩室内食物潴留所致。食管贲门失弛缓症者,反流最为多见,量也较多,并有臭味,可在夜间平卧时出现,并引起呛咳。晚期食管癌反流也较常见,多为血性黏液或食物,常见于早晨。
(三)呕血
呕血(spitting blood)系指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主要表现。呕血前常有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的血呈暗红色或咖啡样,多混有食物残渣。常见原因有食管炎、表层脱落性食管炎、食管损伤与穿孔、食管癌、腐蚀性食管炎、食管异物、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结核、胃炎、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性溃疡、小肠疾病、肝硬化、门静脉梗阻等。每日或一次出血量在50ml以上,即可出现黑粪。血中的铁质在肠道内经硫化作用变为硫化铁,呈黑色黏稠发亮似柏油状,俗称“柏油样便”。
呕血的血量多少不等,少量呕吐血性液体,可见于强酸、强碱或其他化学制剂引起急性腐蚀性食管炎,严重消化道烧伤坏死时有大量出血;反流性食管炎常有少量慢性呕血;食管异物如尖锐异物刺入主动脉,穿破时可有致死性呕血;食管癌晚期溃疡型可有小量出血,表现为黑粪,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多为大量呕血或呈喷涌状呕血。
(四)胸骨后灼热感及疼痛
急慢性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憩室、食管外伤或化学刺激作用于食管黏膜皆可有胸骨后灼热感及疼痛,灼热感可为持续性,但多为间歇性,饮食后尤以因刺激性或酸性食物而加重。疼痛的性质可为灼痛、钝痛、针刺样或牵扯样痛,尤以吞咽粗糙、灼热或有刺激性食物时疼痛加剧。疼痛可累及颈部、肩胛区或肩臂处。与饮食有关之疼痛一般表示是食管疾病所引起。应注意食管癌也可有上述疼痛症状,初期呈间歇性,晚期侵及邻近组织时疼痛剧烈而持续。原因不明胸骨后与剑突后疼痛,一般治疗无效时,应进行钡餐或食管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