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鼻窦疾病的X线诊断

二、鼻、鼻窦疾病的X线诊断

(一)先天性疾病

1.先天性后鼻孔闭锁 X线表现:①在正位平片上闭锁侧鼻腔常较小,透光度减低;②侧位相颅底片可显示病侧鼻腔有异常骨质增生,或在硬、软腭交界处至鼻咽顶间有异常软组织带状相连,以致气道透亮区被分隔。

2.鼻部脑膜脑膨出 鼻额型最常见,疝口位于额骨和鼻骨间,疝囊在中线上向前下行,经额骨鼻突或鼻骨下方,突出于鼻梁部。X线直接征象有:①鼻额缝上中线区有圆形或椭圆形骨缺损;②疝口边缘光滑硬化;③可见疝块软组织轮廓;④额骨鼻突或鼻骨有骨檐翘起。间接征象有:①双侧眶内壁间距增大;②颅前窝底中部向下凹陷;③鸡冠缺失。

3.鼻胶质瘤 鼻胶质瘤属先天性肿瘤,系胚胎期前鼻间隙通路闭合失败,部分脑组织脱离形成孤立肿块,内由胶质细胞等组成,无真正包膜。少数也可有纤维组织或胶质组织构成的蒂与脑相连。分鼻外型、鼻内型及混合型。X线表现:①大多数患者无骨缺损,仅见外鼻或鼻内软组织肿块;②少数鼻外型者可见鼻骨或鼻侧壁骨缺损;③筛板或额骨有骨缺损,则提示与颅内相连。

(二)鼻外伤

1.鼻骨骨折 鼻骨骨折(图4-4)大多限于鼻骨,少数也可及上颌骨额突,甚或伴筛小房、上颌窦骨折。单独的鼻骨骨折可为线状、移位(凹陷)和粉碎性,较为常见的是移位性骨折,依外力方向可分为前面骨折、侧面骨折和两者并存类型。

图4-4 鼻骨骨折
在鼻侧位片上线状骨折透亮线,无明显分离移位

2.鼻、鼻窦异物 枪弹或爆炸伤所致鼻腔或鼻窦异物,多为金属性,常需X线来帮助定位。一般摄标准头颅正、侧位和颅底位平片观察。可配合临床选择术中可感觉的某些骨性标记,具体测出其前后、上下距离或关系,或在透视下帮助取出异物。异物可为单个或多个,有时还可伴有骨折或感染。

(三)炎症性疾病

1.1型鼻窦炎 X线表现:①鼻腔软组织增生;②窦腔透亮度减低:③窦腔软组织增厚;④窦腔骨壁改变;⑤邻近结构侵犯。具体依病变性质、病程、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定(图4-5A)。

2.2型和3型鼻窦炎(伴鼻息肉) X线表现:①常见双侧多个鼻窦透亮度减低,鼻窦骨壁有否硬化增白则依化脓性感染程度而定,通常不引起骨质破坏;②鼻腔内息肉较小者仅表现鼻腔侧壁软组织增厚,闭塞中鼻道和中鼻道上部;③息肉较大者可充满鼻腔,致鼻道消失;④多发息肉如充满鼻腔和鼻前庭,可致外鼻膨大,鼻中隔偏曲或鼻腔膨大,向后进入后鼻孔和鼻咽,在侧位片上多见肿块后缘较光滑(图4-5B)。

图4-5 柯氏位见右上颌窦(A)、华氏位左上颌窦密度增高(B)

3.鼻特异性炎症

(1)真菌病:又称霉菌病,早期病变局限于一个鼻窦内,大多发生于上颌窦,少数也可侵犯筛小房、蝶窦。X线表现:①窦腔增白浑浊,或有黏膜不规则增厚,呈结节状,有的伴窦壁硬化,窦内多无液平;②可似一般鼻窦炎,若发现病变内有钙化斑点,对诊断颇有帮助;③有的病变可出现不同程度窦壁骨质破坏,并向眼眶和颅底扩展,颇似恶性肿瘤。

(2)鼻结核:X线表现①鼻腔软组织增厚,上颌窦内有黏膜不规则增厚,多无积液;②少数可破坏骨质向窦底齿槽骨、颧骨或眶底区扩展,边缘多模糊不规则;③有时可见小死骨或瘘管;④伴化脓性感染,还可见骨质硬化及新骨形成;⑤额、筛骨侵犯极少见,改变类似。

4.鼻窦囊肿 黏膜囊肿颇为常见,在一般鼻窦X线检查中发生率约5%。上颌窦底部为黏膜潴留囊肿(图4-6)和浆液性囊肿好发部位,常见表现为单一半圆形软组织影,占据窦腔一小部分,可发生于一侧或可为双侧,单从X线表现难以区别。

X线表现:①黏膜潴留囊肿常见窦内有一个半圆形软组织影,伴有窦内轻度黏膜增厚,额窦底部亦有类似半圆形阴影。②浆液性囊肿多较大,有时可几乎占据整个上颌窦。在顶颏位片上可能误为一致性上颌窦增白,但因囊肿系自下向上增大,往往在上颌窦内顶部尚留有小区透亮裂隙,可衬托出弧形囊肿边缘,以鼻颌位片显示较清晰,这种征象可助确定诊断。

图4-6 上颌窦黏膜囊肿
左上颌窦下壁见椭圆形软组织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邻近上颌窦骨质未见异常改变。箭头所示为囊肿

(四)鼻、前颅底肿瘤

1.乳头状瘤 乳头状瘤可局限于鼻腔,表现为鼻内软组织增厚或肿块,有的也可位于上颌窦内呈桑椹状或不规则结节状软组织增生。X线表现:①较常见为鼻腔内肿块伴有筛小房、上颌窦密度增高,可致骨质破坏和窦腔扩大;②生长较快,术后复发和恶性病例,骨质破坏常较明显,还可向眼眶、翼腭窝、鼻咽和颅底扩展。

2.鼻腔血管瘤 鼻部血管瘤少见。毛细血管瘤好发于鼻中隔,呈带蒂小结节。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于下鼻甲及上颌窦,基底较宽,少数可发生于鼻、腭或额面骨内。X线表现:①一般仅见鼻腔软组织增生,鼻窦血管瘤可致窦腔扩大或伴骨破坏;②骨血管瘤常呈膨胀性骨破坏,内有细网状骨间隔,构成蜂窝状,蜂房大小可欠均匀,边缘一般尚清楚,有时也可致局部骨膜放射状增生,或向骨外软组织内生长;③少数病变区软组织中有钙化或静脉石可支持诊断。

3.骨瘤 骨瘤大多为单发,少数可多发,肿块可自数毫米至数厘米大小,一般向腔内生长,有时可扩展至眼眶邻近窦腔或鼻腔。X线表现:①骨瘤都有清晰轮廓,多呈类球形,亦可呈分叶状。②骨密质型骨瘤呈致密无结构肿块。③骨松质型骨瘤周缘有细薄皮质骨包裹,内有细小骨小梁的骨松质结构,密度较淡。④混合型骨瘤为致密高密度影和透亮影相混合之肿块,外形常较不规则。⑤有的在窦腔内生长较大可致窦腔扩大,窦壁与骨瘤间仍保留有黏膜呈线状透亮间隙。除非阻塞窦口,一般窦腔余部多保持透亮清晰。

发生于鼻骨者多为骨松质型,呈半球形隆起,有完整皮质骨和细致骨小梁结构。

4.骨化纤维瘤 X线表现取决于纤维组织、新形成骨样结构和钙化物质多少。X线表现:①在肿瘤初期无明显钙化,可呈毛玻璃样密度,或在骨内呈溶骨性透亮区;②随着肿瘤发展和钙化,密度增高,可出现网状粗大骨梁或斑片状钙化增白影,进而形成致密骨化,肿块多呈球形或卵圆形;③肿块常侵占及闭塞鼻腔或鼻窦,以上颌窦和筛小房为多见,有的可扩展至多个窦腔和眼眶,或双侧扩展,以致窦腔膨大变形,周围有厚包壳,界限清楚。

5.上颌窦癌 X线表现:①早期癌肿局限于窦腔内,可无骨质破坏,仅见窦腔透亮度减低,与鼻窦炎相似。②少数囊性腺癌和乳头状瘤可在窦腔内直接显示结节状软组织块影,或在上颌窦造影时发现窦内不规则充盈缺损。③大多数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破坏的部位和范围因癌肿原发部位、生长方向和病程而异,一般以上颌窦内侧壁破坏最常见,次为眶底壁,少数为底及外侧壁。④大多数病例虽有骨破坏,窦腔多无普遍性膨胀扩大。少数乳头状瘤恶变、腺样囊性癌、恶性神经鞘瘤以及肉瘤可能见窦腔膨大,但多伴有较显著骨破坏,可助区别。⑤少数病例颊面部有较大肿块。有的晚期病例,还可见眶下神经管或圆孔扩大与破坏,提示癌肿沿三叉神经上颌支蔓延,多见于腺样囊性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