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问诊方法

二、问诊方法

问诊时医师对患者要亲切、和蔼、同情和耐心。因患者在患病后情绪和性格可能发生某些变化,有的可表现为少语寡言,有的则滔滔不绝。另外,一般患者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因此在陈述病情时常常会不够系统和确切,此时医师必须耐心和蔼地启发患者思考和回忆,才能得到满意的回答。如果急于了解情况而进行套问和逼问,可使患者产生疑虑心理,因而随声顺应或躲闪回避,以致不能得到满意的回答。因此问诊有很大的技艺性,必须反复琢磨。一般在开始询问时应先从感受明显、容易回答的问题问起,如“你感到哪里不舒服”、“得病多长时间了”。待患者对环境适应或心情平静后,再继续深入询问像症状起始的特点、诱发的原因、加重或减轻的因素等一系列需要经过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当患者的陈述滔滔不绝、离题太远时,可插问一些与现症关系密切的问题,将话题转回。提问时应避免套问,如“你头痛时伴有鼻塞吗”、“你眩晕时感到听力下降吗”,而应问“你头痛时还有什么情况伴随发生吗”、“你眩晕时还有其他不适吗”等。另外,询问时也不应做提示性诱问,如“你是不是下午头痛”、“头痛前有鼻塞流脓涕吗”等,这样的提问往往会使患者在不解其意的情况下随声附和,以致使病历记录失真,为以后的诊断造成困难。在问诊的过程中,医师应随时分析、综合、归纳患者所陈述的各种症状间的内在联系,分清主次,去伪存真,这样的问诊资料对临床诊断才有价值。问诊之后再将患者陈述加以归纳、整理,按规范格式写成病史。

为使问诊顺利进行,还应注意下列事项。

1.对危重患者应在简要询问主症之后立即重点进行体格检查,并迅速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做补充问诊。但应由助手特别向家属交代抢救措施、方案等。

2.问诊时使用的语言要通俗易懂,不应使用具有特定涵义的医学术语,如“里急后重”、“鼻衄”、“隐血”、“谵妄”等,以免患者在不甚理解其确切涵义的情况下顺口应答。

3.问诊时应尽可能询问患者本人,如病情严重暂时不能回答询问,可先问患者的家属、亲友或其他了解病情经过的人。

4.就诊者即使持有外单位的病历介绍,也只能作为参考,决不应取代临诊医师的亲自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