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耳 聋
一般将听力损失统称为耳聋(deafness)。耳聋的病因与临床特征极其复杂,耳聋可能是一种独特的疾病,也可能是许多外耳、中耳、内耳疾病,以及邻近器官或全身疾病在听觉系统的表现、反映或症状。
耳聋可按病变的性质分为器质性聋、功能性聋及伪聋3类;按发病的时间特点可分为突发性聋、进行性聋和波动性聋;通常多按病变部位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与混合性聋3类。
(一)传导性聋
传导性聋的病变主要在外耳与中耳,系外耳道或中耳传音装置发生障碍影响声波传导所致。传导性聋的骨导听力基本属正常范围,可出现自听过响等症状。
1.耳郭病变 如单纯耳郭畸形。
2.外耳道病变 如堵塞、狭窄或闭锁。
3.鼓膜病变 如鼓膜炎症、瘢痕狭窄、粘连或穿孔。
4.听骨链病变 如炎症、外伤、肿瘤所导致的粘连、缺如、中断、固定等;或先天性缺如、粘连及穿孔。
5.咽鼓管病变 如外伤、炎症、肿瘤导致的咽鼓管阻塞。
6.内耳淋巴液波传导障碍 如迷路积水、浆液性迷路炎等。
(二)感音神经性聋
病变位于Corti器的毛细胞、听神经或各级听中枢,则对声音感受及神经冲动传导等发生障碍,因而引起感音神经性聋,并常有重振现象;病变位于听神经及其传导径路者称神经性聋(蜗后性聋);病变发生于大脑皮质听中枢者称中枢性聋。
1.先天性 如遗传性聋、内耳发育不全等,妊娠期药物中毒、风疹等,分娩过程中缺氧,胆红素脑病。
2.病毒或细菌性感染 如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流行性感冒、化脓性中耳炎、脑膜炎、脑炎、梅毒等。
3.创伤性耳聋 如各种损伤,如噪声、头外伤、颞骨骨折、镫骨手术创伤、长期使用强音助听器、卵圆窗或圆窗膜破裂等。
4.全身系统性疾病 如血管系统病变,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脂;多发性硬化症;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克汀病等。
5.老年性聋
6.突发性耳聋
7.耳毒性药物中毒 如奎宁、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
8.自身免疫性聋
(三)混合性聋
混合性聋是由于传音系统和感音神经系统均受损害,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及侵犯程度不同,可以表现以传音为主或以感音为主的混合性聋。混合性聋发生于既有外耳和(或)中耳病变,又有Corti器毛细胞或听神经病变而引起的同时具有传导性聋,与感音神经性聋者,例如长期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者,既有因鼓膜穿孔、听小骨破坏所致的传导性聋又可因长期毒素吸收、损伤耳蜗毛细胞而引起感音性聋。
(四)功能性聋
又称精神性聋或癔症性聋,属非器质性聋。患者常有精神心理创伤史,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听力突然严重丧失,无耳鸣或眩晕,可突然治愈或经暗示治疗而快速恢复。
(五)伪聋
又称诈聋。指的是听觉系统无病而自称失去听觉,对声音不作应答的表现。或者是听力仅有轻微损害,有意思夸大其听力损失程度者。装聋的动机很复杂,表现多样。客观听力检查法如声导抗、听性诱发电位及耳声发射等能准确识别,但确诊前有必要与功能性聋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