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及其加工产品

(一)谷物及其加工产品

这类原料主要包括玉米、小麦、稻谷、大麦、高粱、黑麦、荞麦、粟、燕麦及其加工产物。谷物饲料富含无氮浸出物,一般都在70%以上;粗纤维含量少,多在5%以内,仅带颖壳的大麦、燕麦、水稻和粟可达10%左右;粗蛋白含量一般不到10%,但也有一些谷实如大麦、小麦等达到甚至超过12%;谷实蛋白质的品质较差,因其中的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含量较少;其所含灰分中,钙少磷多,但磷多以植酸盐形式存在,对单胃动物的有效性差;谷实中维生素E、维生素B1较丰富,但维生素C、维生素D贫乏;谷实的适口性好;谷实的消化率高,因而有效能值也高。正是由于上述营养特性,谷物是动物的最主要的能量饲料。

1.玉米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原料,在饲料中所占比重大。玉米在全世界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三位。

(1)玉米的营养特性 玉米中碳水化合物在70%以上,多存在于胚乳中。主要是淀粉,单糖和二糖较少,粗纤维含量也较少。粗蛋白质含量一般为7%~9%,其品质较差,因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贫乏。粗脂肪含量为3%~4%,但高油玉米中粗脂肪含量可达8%以上,主要存在于胚芽中;其粗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构成的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占59%,油酸占27%,亚麻酸占0.8%,花生四烯酸占0.2%,硬脂酸占2%以上。粗灰分较少,其中钙少磷多,但磷多以植酸盐形式存在,对单胃动物的有效性低。玉米中其他矿物元素尤其是微量元素很少。维生素含量较少,但维生素E含量较多,为20~30mg/kg。黄玉米胚乳中含有较多的色素,主要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等。

(2)玉米的质量标准 为了保证饲用玉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国《饲料用玉米》国家标准(GB/T 17890—2008)规定:以容重、不完善粒、粗蛋白质、水分、杂质、色泽气味为质量控制指标,将玉米分为三级(见表5)。其中,粗蛋白质以干物质为基础;容重指每升中的克数;不完善粒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生霉粒、热损伤粒;杂质指能通过直径3.0mm圆孔筛的物质、无饲用价值的玉米以及玉米以外的物质。

表5 我国饲料用玉米质量等级标准(GB/T 17890—2008)

(3)玉米的饲用价值 玉米适口性好,是畜禽的重要能量饲料。黄玉米对鸡皮肤、蛋黄、胫、爪等部位着色有重要意义。膨化或部分膨化的玉米对断奶仔猪的饲喂效果优于未膨化的玉米。玉米用量过大可能使肥育猪背膘增厚,瘦肉率下降,甚至产生脂多、质软、色黄、品质差的“黄膘肉”。玉米不宜用作畜禽唯一的饲料来源,不宜作为鱼类饲料原料。

玉米最主要的安全隐患是发霉后产生的霉菌毒素对畜禽生长性能、健康的不良影响。玉米的主要副产物有干酒糟蛋白(含有可溶固形物的干酒糟,DDGS)、干酒精糟(DDG)、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这些副产物被很好利用,饲用价值较高;但由于玉米容易感染霉菌,且这些霉菌大多存留在加工副产物中,甚至其含量可被浓缩为全粒玉米的3倍以上,风险较大。

2.玉米蛋白粉

玉米蛋白粉是玉米经脱胚、粉碎、去渣、提取淀粉后的黄浆水,再经脱水制成的富含蛋白质的产品,粗蛋白质含量不低于50%(以干基计)。

(1)玉米蛋白粉的营养特性 玉米蛋白粉蛋白质营养成分丰富,并具有特殊的味道和色泽,用作饲料使用,与饲料工业常用的鱼粉、豆饼比较,资源优势明显,饲用价值高。粗蛋白质含量35%~60%,氨基酸组成不佳,蛋氨酸、精氨酸含量高,赖氨酸和色氨酸严重不足,赖氨酸∶精氨酸比达100∶200~250,与理想比值相差甚远。粗纤维含量低,易消化,代谢能与玉米近似或高于玉米,为高能饲料。矿物质含量少,铁较多,钙、磷较低。维生素中胡萝卜素含量较高,B 族维生素少;富含色素,主要是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前者是玉米含量的15~20 倍,是较好的着色剂。

(2)玉米蛋白粉的质量标准 玉米蛋白粉呈粉状或颗粒状,无发霉、结块、虫蛀,具有本制品固有气味、无腐败变质气味,呈淡黄色至黄褐色、色泽均匀,不含砂石等杂质;不得掺入非蛋白氮等物质,若加入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剂时,应在饲料标签上做出相应的说明。玉米蛋白粉质量等级标准见表6。

表6 饲料用玉米蛋白粉质量指标及分级(NY/T 685—2003)

注:一级饲料用玉米蛋白粉为优等质量标准,二级饲料用玉米蛋白粉为中等质量标准,低于三级者为等外品。

(3)玉米蛋白粉的饲用价值 玉米蛋白粉对猪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与大豆饼粕配合使用可一定程度上平衡氨基酸,用量在15%左右。玉米蛋白粉用于鸡饲料可节省蛋氨酸,着色效果明显,粉料中5%以下为宜,颗粒料可用至10%左右。玉米蛋白粉可用作奶牛、肉牛的部分蛋白质饲料原料,精料添加量以30%以下为宜,过高影响生产性能。在使用玉米蛋白粉的过程中,应注意霉菌毒素含量,尤其黄曲霉毒素含量。

3.小麦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部分作为饲料使用,尤其在玉米价格较高的时候,使用小麦替代玉米作饲料原料,其加工副产物麦麸基本用作饲料。

(1)小麦的营养特性 小麦有效能值高,粗蛋白质含量居谷实类饲料之首,一般可达12%以上,但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不足,因而蛋白质品质较差;干物质中无氮浸出物多,含量可达75%以上;粗脂肪含量低,为1.7%左右,这是小麦能值低于玉米的主要原因;矿物质含量一般高于其他谷实类饲料,尤其磷、钾等含量较高,但半数以上的磷是植酸磷;非淀粉多糖含量较高,可达小麦干重6%以上,主要是阿拉伯木聚糖,不能被畜禽消化,且黏性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畜禽对小麦的消化。

(2)小麦的饲用价值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重要的饲料原料。小麦对猪的适口性好,可作猪的能量饲料,不仅能减少饲粮中蛋白质饲料的用量,而且可提高肉质,但应注意小麦的消化能值低于玉米。小麦用作育肥猪饲料时,宜磨碎(粒径700~800μm);小麦用作仔猪饲料时,宜粉碎(粒径500~600μm)。在含小麦的饲粮中可添加适量的阿拉伯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等酶制剂,增加饲粮能值,提高猪禽的生产性能。

小麦对鸡的饲用价值为玉米的90%左右。小麦用作鸡饲料时,不宜单用小麦作鸡的能量饲料,鸡饲粮中小麦和玉米的适宜比例为1∶1~1∶2;小麦不宜粉碎过细;宜添加阿拉伯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等酶制剂;小麦中色素少,鸡产品着色不佳,需添加着色剂。

小麦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良好能量饲料,饲用前应破碎或压扁,在饲粮中用量应控制在50%以下,否则易引起瘤胃酸中毒。

小麦所含淀粉较软,而且又具黏性,是鱼类能量饲料的主要原料。

4.小麦加工产品

(1)小麦麸 小麦麸俗称麸皮,是以小麦籽实为原料加工面粉后的副产品。小麦麸的成分变异较大,主要受小麦品种、制粉工艺、面粉加工精度等因素影响。按面粉加工精度,可将小麦麸分为精粉麸和标粉麸;按小麦品种,可将小麦麸分为红粉麸和白粉麸;按制粉工艺产出麸的形态、成分等,可将其分为大麸皮、小麸皮、次粉和粉头等。我国每年用作饲料的小麦麸约为1 000万t。

小麦麸粗蛋白质含量高于小麦,一般为12%~17%,氨基酸组成较佳,但蛋氨酸含量少。与小麦相比,小麦麸中无氮浸出物较少,有效能较低,猪的消化能为9.37MJ/kg;灰分较多,钙少(0.1%~0.2%),磷多(0.9%~1.4%),钙磷比例约为1∶8,极不平衡,其中约75%的磷为植酸磷。小麦麸中铁、锰、锌含量较多;B族维生素含量很高,如含核黄素约3.5mg/kg,硫胺素约8.9mg/kg。

小麦麸适口性好,含有轻泻性的硫酸盐类,有助于胃肠蠕动和通便润肠,是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的良好饲料。麦麸用于猪的肥育效果较差,但可提高猪的胴体品质,产生白色硬体脂,一般使用量不应超过15%。小麦麸用于仔猪不宜过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小麦麸作肉鸡饲料,主要用作控制生长鸡及后备种鸡的体重,防止过多脂肪沉积,在饲料中可使用15%~25%。小麦麸是奶牛、肉牛及羊的优良的饲料原料。奶牛精料中使用10%~15%,肉牛精料中可用到50%。

(2)次粉 小麦次粉是以小麦为原料磨制各种面粉后获得的副产品之一,比小麦麸营养价值高。由于加工工艺不同,制粉程度不同,出麸率不同,所以次粉成分差异很大。因此,用小麦次粉作饲料原料时,要对其成分与营养价值实测。次粉中非淀粉多糖因含量较高,导致小肠内容物黏性较高,不宜被消化吸收。

次粉在雏鸡、生长鸡和产蛋鸡饲粮中分别推荐添加量为3%~5%、8%~12%和5%~10%,在仔猪、生长肥育猪和哺乳母猪饲粮中分别为5%~10%、10%~15%和20%~25%,肉牛、奶牛饲粮中为20%~30%。

7.稻谷、糙米与碎米

(1)营养特性 稻谷的无氮浸出物含量在60%以上,但粗纤维达8%以上,粗纤维主要集中于稻壳中,且半数以上是木质素,是稻谷饲用价值的限制成分;粗蛋白质含量为7%~8%,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较少。稻谷因含稻壳,有效能值比玉米低得多。

糙米的无氮浸出物含量较高,主要成分是淀粉;蛋白质含量8%~9%,氨基酸组成与玉米相似;脂质含量约2%,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灰分含量较少,其中钙少磷多,磷多以植酸磷形式存在。

碎米的养分含量变异很大,粗蛋白质含量变动范围为5%~11%;无氮浸出物含量变动范围为61%~82%;而粗纤维含量变动范围为0.2%~2.7%,甚至高于2.7%。因此,用碎米作饲料原料时,要对其养分含量进行实测。

(2)质量标准 饲料稻谷应颜色一致,NY/T 1580—2007质量标准将其分为3级,等级标准见表7。

表7 饲料稻稻谷质量等级标准(NY/T 1580—2007)

饲料用碎米,呈碎籽粒状、白色、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异嗅。不得掺入饲料用碎米以外的物质。若加入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剂时,应作相应的说明。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4.0%。

(3)饲用价值 稻谷被坚硬外壳包被,稻壳量占稻谷重20%~25%。稻壳含40%以上的粗纤维,且半数为木质素,猪对稻壳的消化率为负值。因此,在生产上一般不提倡直接用稻谷喂猪,尤其不宜用稻谷作仔猪饲料。对生长猪、育肥猪、母猪饲料若要使用稻谷,必须严格控制用量,通常育成猪30%以下,育肥肉猪为50%,妊娠猪为70%,泌乳猪为40%,但应注意处理稻谷和平衡饲料配方。糙米、碎米、陈米可作为猪的能量饲料,不但饲养效果好,猪肉品质也较好。变质的陈米不能用来喂猪。

稻谷用于反刍动物可完全取代玉米使用,但以粉碎为宜。稻谷粉碎后用于肉牛育肥,其价值约为玉米的80%,可完全作为能量饲料来源使用。糙米、碎米可作为牛、羊、兔的能量饲料。

8.稻糠和米糠

稻谷加工大米的副产品,称为稻糠。稻糠包括砻糠、米糠和统糠。砻糠是稻谷的外壳或其粉碎品。稻壳中仅含3%的粗蛋白质,但粗纤维含量高达40%以上,且粗纤维中半数以上为木质素。猪对砻糠的消化率为负值,不能将砻糠作猪饲料。统糠是砻糠和米糠的混合物。统糠营养价值因其中米糠比例不同而异,米糠所占比例越高,统糠的营养价值越高。

米糠是糙米精制时产生的果皮、种皮、外胚乳和糊粉层等的混合物,属能量饲料,其品质与成分因糙米精制程度而不同,精制的程度越高,米糠的饲用价值愈大。由于米糠所含脂肪多,易氧化酸败,不能久存,所以常对其脱脂,生产成米糠饼(经机榨制得)或米糠粕(经浸提制得)。

(1)米糠的营养特性 米糠蛋白质含量较高,约为13%,氨基酸的含量与一般谷物相似或稍高于谷物,但赖氨酸含量高;脂肪含量高达10%~17%,脂肪酸多为不饱和脂肪酸;粗纤维含量较多,质地疏松,容重较轻;无氮浸出物含量在50%以下。米糠有效能较高,猪的消化能为12.64MJ/kg。矿物质中钙(0.07%)少磷(1.43%)多,钙、磷比例极不平衡(1∶20),但80%以上的磷为植酸磷。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其中维生素B1、维生素B5、泛酸含量分别可达19.6 mg/kg、303.0 mg/kg、25.8mg/kg。

米糠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如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非淀粉多糖和其他生长抑制因子等。其中植酸可与多种金属离子螯合成稳定的不溶性复合物,不易被肠道吸收;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与小肠液中胰蛋白酶结合生成无活性的复合物,降低胰蛋白酶的活性,导致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降低;非淀粉多糖主要是阿拉伯木聚糖、果胶、β-1,3-D-葡聚糖、β-1,4-D-葡聚糖等。

(2)米糠的饲用价值 米糠中含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生长抑制因子均不耐热,加热可破坏,故米糠宜熟喂或制成脱脂米糠后饲喂。米糠氧化酸败后,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降低,还会产生有害物质,故其不能久存。脱脂米糠(米糠饼、米糠粕)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应及时使用。

米糠在猪饲粮中要控制使用量,仔猪饲料宜少用或不用;生长肥育猪饲粮中用量不宜超过20%;长期在生长育肥猪饲料中使用米糠,可使猪体脂变软,肉质下降。

米糠用作鸡饲料,粉料中一般不超过5%,颗粒饲料可酌量增至10%左右,用量太高不仅会影响适口性,还会因植酸过多而影响钙、镁、铁、锌等矿物元素的利用率。

米糠用作反刍动物饲料并无不良反应,适口性好,能值高,在奶牛、肉牛精料中可用至20%。但喂量过多会影响牛乳和牛肉的品质,使体脂和乳脂变黄变软,尤其是酸败的米糠还会引起适口性降低和导致腹泻。

米糠是鱼类的好饲料,其必需脂肪酸含量高,并含有鱼类生长需要的重要生长因子——肌醇。

9.酒糟类

谷物籽实经酵母发酵、蒸馏除去乙醇后,剩余的滤渣即为湿酒糟,将滤渣进行浓缩干燥后获得的产品为干酒糟。根据谷物种类不同可分为大麦酒糟、大米酒糟、玉米酒糟、高粱酒糟、小麦酒糟等。也可根据所产酒的种类分为白酒糟、啤酒糟、黄酒糟和酒精糟等。此类饲料原料粗纤维含量较高,虽然粗蛋白含量大多在20%以上,但利用率极低。

干啤酒糟粗蛋白含量为22%~27%,赖氨酸约0.75%,蛋氨酸约0.6%,粗纤维约15%,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粗脂肪高达5%~8%,其中亚油酸占50%以上,无氮浸出物39%~43%,以五碳类戊聚糖为主,猪的利用率不高。啤酒糟容重和有效能值低,仔猪日粮中最好不添加,肥育猪饲料中可用啤酒糟提供50%以下的饲料蛋白,但必须补充赖氨酸,以20%的量添加于妊娠母猪日粮,可获得较好繁殖成绩。每头奶牛日喂量7~8kg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