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一)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1.脂类的供能贮能作用

(1)脂类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 脂类是含能最高的营养素,生理条件下脂类含能是碳水化合物的2.25倍。来自饲料的脂肪和体内代谢产生的游离脂肪酸、甘油酯,都是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的重要能量。动物生产中常用补充脂肪的高能饲料以提高生产效率。

(2)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 在禽日粮中添加油脂具有额外的能量效应。在禽日粮中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日粮的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结果使日粮的净能增加,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加明显。这种作用在其他非反刍动物同样存在。

(3)脂肪是动物体内主要的能量贮备形式 动物摄入的能量超过需要量时,多余的能量则主要以脂肪的形式贮存在体内。某些动物体中沉积脂肪具有特别的营养生理意义。

2.脂类在体内物质合成中的作用

除简单脂类参与体组织的构成外,大多数脂类,特别是磷脂和糖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糖脂可能在细胞膜传递信息的活动中起着载体和受体作用。脂类也参与细胞内某些代谢调节物质的合成。

3.脂类在动物营养生理中的其他作用

(1)作为脂溶性营养素的溶剂 脂类作为溶剂对脂溶性营养素或脂溶性物质的消化吸收极为重要。鸡日粮含0.07%的脂类时,胡萝卜素吸收率仅20%,饲粮脂类增到4%时,吸收率提高到60%。

(2)脂类的防护作用 高等哺乳动物皮肤中的脂类具有抵抗微生物侵袭,保护机体的作用。禽类尤其是水禽,尾脂腺中的脂对羽毛的抗湿作用特别重要。沉积于动物皮下的脂肪具有良好绝热作用,在冷环境中可防止体热散失过快,对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显得更重要。

(3)脂类是代谢水的重要来源 每克脂肪氧化比碳水化合物氧化多生产水67%~83%,比蛋白质产生的水多1.5倍左右。

(4)磷脂肪的乳化特性 磷脂肪分子中既含有亲水的磷酸基团,又含有疏水的脂肪酸链,因而具有乳化剂特性。可促进消化道内形成适宜的油水乳化环境,并对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以及营养物质的跨膜转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胆固醇的生理作用 胆固醇是甲壳类动物必需的营养素。蜕皮激素的合成需要胆固醇,而甲壳类动物包括虾,体内不能合成胆固醇,需要由饲料供给。胆固醇有助于虾体转化合成维生素D、性激素、胆酸、蜕皮素和维持细胞膜结构完整性,促进对虾的正常蜕皮、消化、生长和繁殖。

另外,脂类还是动物必需脂肪酸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