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量使用微量元素

(三)过量使用微量元素

过量使用微量元素是指不按照《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中规定微量元素的推荐添加量。本书介绍铜、锌和砷的危害。

1.高铜

猪对铜的需要量为5~8mg/kg,而NRC(2012)标准推荐猪对铜的需要量仅为3~6 mg/kg。高铜(125~250 mg/kg)可促进猪的生长速度和提高饲料效率,在仔猪阶段尤为突出,肥育阶段效果不明显;高铜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使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有所增加。过量铜会引起动物中毒。饲料中过量铜在体内特别是肝脏的大量蓄积,出现肝脏异常、胃肠反应、肾脏病变及溶血,母畜会引发流产。一般情况下,猪日粮中铜浓度达350~400 mg/kg时可引起明显的铜中毒,铜含量达500 mg/kg时可引起死亡。过量铜会引起饲料营养不平衡和影响饲料适口性。铜与锌和铁有拮抗作用,高铜可降低他们在肠道的吸收;高铜使饲料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核黄素、油脂等不稳定物质发生氧化,引起营养素的不平衡;高铜可使猪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从而使猪肉易氧化,不易储存,货架期缩短;高铜会降低畜产品可食用性和安全性,危害人体健康,长期饲喂高铜可使动物肝、肾中铜残留量显著增加,食用其内脏易导致人铜中毒。一般成年动物对铜的吸收率不高于5%~10%,幼龄动物也不高于15%~30%,大量铜从动物粪便中排泄,使土壤中铜含量增加,微生物减少,造成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影响作物产量和养分含量。同时,使用高铜浪费资源。农业部1224号公告对高铜的使用做出了明确限制,在仔猪(≤30kg)、生长猪(30~60kg)和肥育猪(≥60kg)饲料中无机铜最高不得超过200 mg/kg、150 mg/kg和35 mg/kg。目前,铜的限量添加量正在进一步修订中。除限制铜在日粮中的添加量外,在饲料中使用有机铜,可提高铜利用率,减少铜对环境的污染。

2.高锌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以氧化锌形式添加高浓度锌(2 000~3 000 mg/kg)能显著缓解仔猪断奶后下痢的发生,可提高日增重7%~9%,提高饲料利用率7%左右。但长期饲喂高锌日粮,将会抑制断奶仔猪生长,降低日增重,出现皮肤苍白,被毛粗乱卷曲等现象。同时,由于锌与铁和铜有拮抗作用,高锌降低铁和铜的吸收,导致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下降,动物贫血,如长期使用高锌会导致猪只死亡。

动物对锌的耐受性较强,但是日粮中锌水平过高仍然会引起动物锌中毒。猪中毒的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生长发育不良、贫血、关节肿大、跛行、腋下出血、胃肠炎。长期饲喂高锌日粮可使动物体组织中锌含量增高。据报道,动物肝、肾中锌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5 mg/kg和80 mg/kg(脱脂干重),而锌中毒损害的动物肝、肾中锌含量相应升高为2 000 mg/kg和670 mg/kg,影响食品安全,危害人体健康。同时,添加的高锌90%以上被排出体外,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且浪费资源。目前,在断奶仔猪料中添加高锌已很普遍。为保证养猪向生态畜牧业方面发展,农业部1224号公告规定,在仔猪饲料中,氧化锌添加量不得超过2 250 mg/kg,且持续添加时间不得超过断奶后2周。目前,锌的限量添加量正在修订中。

3.砷

饲料中添加有机胂(对氨基苯砷酸,阿散酸;3-硝基-4-羟基苯砷酸,洛克沙胂),可以提高猪只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预防猪下痢。

动物长期少量摄入砷时,引起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和消化机能衰弱与扰乱,精神沉郁,皮肤痛觉和触觉减退,四肢肌肉软弱无力和麻痹,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脱毛或脱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持续性下痢,母畜不孕或流产。动物实验还表明,砷可使动物发生畸胎。砷可能对人类产生危害。有机砷在动物体内不易吸收,排出体外变成毒性更大的无机砷,通过食物链间接进入人体,由于小剂量的砷长期不断地进入体内,肌体吸收的砷与巯基酶结合,使酶失活,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危害人类健康。砷化合物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认为致癌物。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食品中砷含量不超过0.1mg/kg,美国FDA规定食品中砷含量不超过2.65mg/kg;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2—2017)规定动物性食品中总砷的含量(以As计)限量肉类为0.5 mg/kg;我国《饲料卫生标准》规定了砷在饲料中的限量标准,见附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