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标签误区
2025年09月26日
(二)饲料标签误区
大多数养殖者在购买饲料时,一般不注意饲料标签,实际上,饲料标签包括了该产品的基本信息,是选择饲料非常重要的依据。而购买者只关心粗蛋白质等信息,忽视了其他信息,影响饲料产品的选择。
1.质量选择误区
饲料购买者主要关心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项目标示的粗蛋白含量,不注重氨基酸含量和其他指标含量,认为粗蛋白越高越好。粗蛋白是一种反映饲料中氮含量的指标,是通过测量饲料中氮的总含量再折算出蛋白质总含量。粗蛋白包括真蛋白、游离氨基酸和非蛋白氮。对猪、鸡来说,不能利用非蛋白氮,有营养价值的是可消化氨基酸的含量和各种氨基酸的比例才是最重要的。适宜的可消化氨基酸含量对畜禽生长有益,过高会影响畜禽蛋白质的合成,造成蛋白质的浪费和增加机体的损伤,如仔猪饲料蛋白质过高会导致拉稀,过低会影响其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一些非法经营者,片面宣传蛋白质含量越高越好,误导消费者,利用养殖者对饲料认识的不足,往往在饲料中非法添加某些含氮高的物质,以提高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达到其赚钱的目的。饲料质量指标,无论是浓缩饲料、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精料补充料都应综合考虑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等标示,不应只注重蛋白质的含量。
2.保质期误区
饲料购买者经常忽略产品保质期,认为保质期不重要。其实饲料存放时间越长,质量损失越大,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和养殖经济效益。饲料购买者一定注意购买在产品保质期内的产品,越新鲜的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