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蛋白氮的利用
非蛋白氮是指饲料中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的总称,又称非蛋白态氮。包括游离氨基酸、酰胺类、蛋白质降解的含氮化合物、氨以及铵盐等简单含氮化合物。根据反刍家畜瘤胃氮素循环的生理特点,其营养作用只是作为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所需氮源,从而起到补充蛋白质营养作用,节省蛋白质饲料。
1.植物体中的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迅速生长的牧草、嫩干草的非蛋白氮含量约占总氮的1/3。青贮饲料50%的氮是非蛋白氮。块根、块茎含非蛋白氮可高达50%。干草、籽实及加工副产物含非蛋白氮都较少。
2.非蛋白氮添加剂
目前允许用于反刍动物的非蛋白氮添加剂有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液氨、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异丁叉二脲、磷酸脲、氯化铵、氨水。
3.非蛋白氮的利用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能很好地利用非蛋白氮,而非蛋白氮对猪、禽等非反刍动物基本上没有利用价值。反刍动物饲粮中使用非蛋白氮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瘤胃微生物对非蛋白氮的利用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一般需2~4周适应期。②只有提供足量的能量和碳架,才能使瘤胃微生物有效地利用尿素合成自身蛋白质。在碳水化合物中,纤维素分解速度过慢,糖类又过快,而以淀粉的效果最好。非蛋白氮常常与糖蜜一起混合使用。糖蜜既可改善适口性,又可提高其利用率。③一般当日粮粗蛋白质水平超过13%后,不应添加非蛋白氮。④微生物合成含硫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需要硫。日粮中硫缺乏会影响微生物对尿素的利用和微生物蛋白质产量。日粮中合适的氮∶硫比为10~14∶1。其他营养素(如钴、磷等)的不足也会影响非蛋白氮的利用。⑤调节非蛋白氮在瘤胃中释放氮的速度或控制反刍动物摄取非蛋白氮的速度与数量。在实际生产中,可采用脲酶制剂、缓释技术、减少每次的饲喂量而增加饲喂频率等技术调节氨的释放速度与碳水化合物等养分提供碳架的速度相当,从而提高非蛋白氮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