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海关系
(一)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内涵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作为地球上的最高级的智能动物,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海洋息息相关,且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与海洋愈加密不可分。人类活动与海洋(资源、环境、灾害等各种要素结构)之间的这种互感互动的关系,即人海关系,它是人地关系的天然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反映海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作用,另一方面表达了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与把握,突出人海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彼此响应和反馈[7]。
人海关系是一种具有社会历史特征的关系,是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概念。从空间方面讲,由于从最早期的“渔盐之利,舟楫之便”,到现代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能源资源、空间资源等的开发利用,以及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和海洋生态的破坏,大都是集中在海岸海洋范围内,因此,海岸海洋是人海交互作用最强烈也是历史最漫长的区域。它作为人类社会的边缘带,已经成为“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8]。所以,目前人海关系研究空间尺度上限是海岸海洋。当然,地理研究基本以区域为单元,海岸海洋范围内大大小小的区域是人类海洋活动的现实载体,区域整体构成人类认识、开发、利用和改造的对象。即使是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人海关系矛盾仍然是大量地体现在区域上,解决问题也需要首先从地方和区域尺度下手。所以,要把连接人与海洋的人海系统、连接空间的地域系统结合起来,形成人海关系的地域系统,这样会更具有现实意义。
人海关系地域系统是以海洋环境的一定区域为基础的人海关系系统,也就是人与海洋两方面的要素在特定的地域内按一定的规律交织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复杂系统。
宏观来说,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由人类社会区域子系统和海洋环境区域子系统构成。人类社会区域子系统中的人首先是自然人,其动物自然性决定了他必须依赖自然才能生存,在未来世界中,将会从集中依赖陆域转而更加依赖海洋;但最关键的是人是有理智、有思维,且能够自主、能动地从事创造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要与社会上的其他人发生联系,要与社会之间产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关系。正是人的这种社会性使一切都复杂起来,人海关系矛盾的根源就在此。海洋环境区域子系统从狭义上来讲,是区域内的海洋自然生态环境,广义上是指由大气、海洋水文、海洋地质地貌、海洋资源(生命和非生命要素)等组成的区域海洋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由于人与海洋之间相互作用而派生出的与海洋有关的,以海洋为背景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风土习俗、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等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要素组成的海洋人文环境[9]。
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具有复杂系统的所有共性,同时也具有海洋因素影响下产生的特性。人类社会子系统与海洋环境子系统之间的要素流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也构成了系统的发展变化机制。
(二)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要素构成与流动
人海关系或地域系统是由若干不同属性的要素组成有机整体,要素的状态、组合和发展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个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性质。因此,这里对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要素组成及要素流做简要分析,这也为以下诸问题的分析提供一个切入点。
海洋自然环境区域子系统的组成要素主要有:海洋地质与地貌、海洋气候与气象、海洋水文、海洋生物与海洋食物链、海洋矿产、海水化学资源、海洋能。其中地质和地貌、海洋水文、海洋气候与气象是海洋自然生态系统的三个基本的非生命组成部分,而海洋矿产、海水化学资源、海洋能等是从人类对海洋利用的角度出发划分出的海洋资源要素,实质上,它们都是从上面三个基本非生命组成部分中派生出来的。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命部分是人海系统中,及至整个地球系统中占绝对重要地位的生产力来源。不同的要素在系统中有不同的地位,起到不同的作用,并且彼此间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人海系统及至地球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主要由人口、技术、资金、信息、制度、管理等要素组成。社会经济系统是自然系统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其运行方式和运行规律与自然系统是不同的。
这些组成要素在自然规律或人为作用下发生空间位置、所属对象、作用范围等的改变,即形成要素流,它是区域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以及各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桥梁和纽带。整个人海系统的要素组成及彼此联系状况可由图2-3表示。
图2-3 人海关系系统要素组成结构图
(三)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演化
人类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并非一成不变,人海关系地域系统是一个动态结构。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文化科技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海关系不断向纵深发展。在不同发展阶段,其演化方向、内容、速度以及相对应的空间特征也都不一样。而且,两者关系在不同地域上表现出不同的结构和矛盾,一定时间尺度上必定有相应的空间结构特征与之相对应。
在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形成初期,人对海洋产生最朴素的初步认识,以最原始的简单方式利用海洋,依赖着海洋。在这一段时期内,人和其他动物几乎一样,融合在天然食物链中,与海洋环境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总体来说,这段时期内,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非常有限,对海洋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只从海洋中索取资源,却没有向海洋直接或间接地投入,人海系统之间的要素交流是接近单向性的,人类几乎没有对海洋造成不良干预和任何负面影响,可以说,这时的人海关系是处于原始的和谐中,即这时的人海关系是协调的,但是低层次上的协调,如图2-4所示。这种简单的内部组织结构是由人和海洋子系统自身决定的。当时的海洋系统是纯自然的系统,而当时的人类社会文化系统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两个子系统的简单决定了人海关系的单纯简单[10]。
图2-4 原始和谐的人海关系与人地关系示意图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开发利用较人海关系的系统雏形期有显著的深入扩展。这一时期,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盐产业、海上航运业、港口业等海洋经济产业已经产生。人类社会已经真正与海洋环境耦合起来,海洋人文环境、完整的人海关系系统基本形成,人海关系系统亦逐渐耦合到整个人地关系系统中。但毕竟人类社会真正意义上对海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开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所以,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与海洋之间的矛盾并未像人与陆地环境之间的矛盾那样显现出来,人海关系仍然处于低层次的和谐共生状态。
从世界范围讲,现代意义的全面深入的海洋开发与利用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初露端倪。从此,海洋开发日益形成规模,并向纵深挺进,大部分海洋资源开发已经产业化或部分产业化[11]。
在这百年左右的发展历程中,沿海地区已经从单纯的陆域开发逐步转向陆域和海洋整体开发,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海洋经济体系。但与此同时,海洋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出现[12]。
这些环境问题不只是海洋开发造成的直接影响和损害,有的是人类陆域上高强度的生产开发活动对海洋造成的间接危害和破坏。这体现了整个人海关系系统与人地关系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叉影响,或者说是海陆相互作用在人类社会影响下做出的反馈。
值得庆幸的是,人们已经认识到海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21世纪里,在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全球、全社会都在为促进人与海洋协调发展而努力(人海关系复杂但协调的地域系统结构如图2-5所示)。
图2-5 协调人海关系与人地关系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