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区域——浙江省案例

三、“O L ”区域——浙江省案例

(一)区域概况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陆域面积104 141km2,约占全国陆域面积的1.06%,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2011年,全省GDP为32 000亿元,比2010年增长9.0%[10],是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全省包括宁波、温州、嘉兴、舟山、台州5个沿海城市和杭州、绍兴(位于钱塘江入海杭州湾一带,亦可以看作准沿海城市)、金华、衢州、湖州、丽水6个内陆城市。

(二)海陆统筹发展的主要特征

1.海洋资源环境条件优越

浙江省海域面积26万km2,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6 500km,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20.3%,居中国第一。全省有面积500m2以上的岛屿3 061个,是中国岛屿最多的一个省份。全省拥有可规划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506km,约占全国总长度的30.7%,相对集中分布于宁波—舟山港域,是我国建设深水港群的理想区域[11]。自2006年宁波—舟山港实现整合以来,其吞吐量不断加大,腹地不断延伸。宁波—舟山港2012年货物吞吐量达到了7.44亿吨,超过上海港800万吨余,打破了上海港世界第一的位置,成为世界最大的港口。

2.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从海洋经济规模来看,浙江省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高,2011年全省实现海洋GDP4 500亿元,比2010年增长19%,在全国沿海省市区中位列第四。海洋GDP占全省GDP的比重在经过20世纪末的缓慢下降和21世纪初的波动之后,也从20世纪末的8%左右上升到2011年的14.1%,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图5-11)。

图5-11 1996—2011年浙江省海洋GDP及海洋GDP与GDP之比

从海洋经济结构来看,浙江省产业结构多样化程度高,海洋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发展。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化工是浙江海洋经济的主要产业。2010年,海洋渔业增加值209亿元,比2009年增长21%,占海洋主要产业的11.4%;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分别占21.6%和17.0%,是比重最高的行业;海水利用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占比达到19.7%;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169亿元,海洋化工业增加值111亿元,分别占全省海洋主要产业的9.2%和6.0%[12]

3.海陆发展较为均衡,总体水平较高

从2011年各市人均GDP比较来看,位于沿海地区的宁波位居第一位,而内陆城市杭州市和绍兴市(可以看作准沿海城市)与嘉兴市和舟山市旗鼓相当,内陆城市湖州市、金华市与沿海的台州市、温州市较为接近,仅衢州、丽水两市较为落后,总体来看,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发展较为均衡,是较为典型的“OL”地区(图5-12)。

4.总体实力仍有待提升

从海洋GDP总量来看,2011年浙江省海洋GDP排在广东省、山东省、上海市之后,位列全国第四,这与其GDP总量在全国各省市区中的排名是一致的,但按照单位岸线的经济密度来看,浙江省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却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在经济价值,2011年浙江省单位岸线海洋产值为0.69亿元,位列全国沿海省市区倒数第三;从海洋人均GDP来看,浙江省也落后于天津、上海、广东和福建等省市区;从海洋GDP占GDP的比重来看,浙江省也在天津、广东、山东、上海等省市之后,在我国沿海省市区中仅处于中游的位置。

图5-12 浙江省各市人均GDP比较(前五市为沿海城市)

5.海洋灾害和生态环境威胁

一方面,浙江沿海地区台风、赤潮等灾害频繁,为海洋生态环境以及沿海地区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另一方面,随着沿海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浙江近海海域海洋污染日益严重,到2011年,严重污染海水面积达到近岸海域面积的53.2%[13],近岸海域已无一类水质海面,陆源污染排放成为近岸海域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对浙江海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制约(图5-13、图5-14)。

图5-13 2005年、2010年浙江近岸海水水质(深色为严重污染水域)

图5-14 1997—2010年浙江省废水排放量

(三)主要政策措施

1.突出优势,发挥示范效应

通过前文的分析,浙江省海陆统筹发展需突出其优势,发挥示范效应。主要体现在:

首先,发挥港口岸线优势。自2006年1月1日原宁波港和舟山港正式合并以来,依托舟山深水岸线的优势和宁波广阔的腹地支撑,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尤其是集装箱吞吐量大幅上升,至2012年,其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全国第三大集装箱港口(图5-15)。未来,要进一步拓展腹地范围,大力发展临港经济,为浙江海陆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图5-15 2000—2012年宁波—舟山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

其次,发挥岛屿资源优势。利用全国岛屿最多,岸线最长的优势,推进重点沿海岛屿的开发开放。2011年4月22日,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正式公布了全省首批31个可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名录(表5-4),31个岛屿按其主导用途被分为六大类:包括12个旅游娱乐用岛、8个工业用岛、5个渔业用岛、3个交通运输用岛、2个公共服务用岛和1个仓储用岛[14]

第三,发挥民营资本优势。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其大约80%的GDP由民营资本所创造[15]。截至2011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达230万户,民营企业总量近72万家,民企上市公司由2004年初的48家提高到2011年的232家,占全省上市公司的82%[16]。针对浙江民营资本的重要地位,应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海洋开发。《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亦指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海洋资源开发”,“推进温州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温州和台州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建设,培育一批骨干企业群和现代海洋产业集群[17]”。民营资本的广泛参与将对浙江海陆统筹发展提供大力的支持。

表5-4 浙江省可开发利用无居民岛屿名录

2.生态环境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针对日趋严重的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应根据《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引导,集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建立科学的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机制。加强陆—海污染的综合防治,做到海陆并举、区域联动、防治结合,做好陆源污染物入海排放控制和近岸海域污染整治工作。同时,应实施海陆污染同步监管防治并推动跨区域海洋污染防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