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供给安全问题
相关统计显示,2011年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已经达到2.73亿吨,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59.8%[44](图3-6)。随着埃及、叙利亚危机的深化,加之美、俄等大国的介入,传统石油出口区域——中东地区的局势愈加动荡,国际安全形势愈加复杂,而印度洋上索马里海盗活动的日益猖獗,使中国石油进口面临着更多的安全风险。因此,如何增加中国石油进口的安全系数,如何获得稳定的海外石油供给来源,成为当前重要的命题,相关研究多从地缘格局和国际局势背景上分析我国石油安全的战略,或通过定量方式选取指标进行安全度评价,但由于数据资料的不足以及石油进口风险的系统性[45],难以完全反映石油安全的复杂性特征,在此,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分析从源头(石油输出国)到路径(海陆运输通道)的安全风险,考虑海陆运输通、断的多种情形下,各国对我国石油供给的安全度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线路的优化选择和石油供给份额的比重分配。
图3-6 1997—2010我国石油进出口量及其差额
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海陆两条路径,从海上运输线路来看,石油进口来源主要是中东地区、非洲地区(主要包括东非、北非和西非)以及亚太地区(主要包括东南亚和澳大利亚)。以上三个地区出口到我国的石油运输路线如下:
(1)中东地区:从波斯湾沿岸诸国出发,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后穿越印度洋,到达战略要地马六甲海峡,最终通过南中国海抵达我国大陆沿岸港口。
(2)非洲地区:首先是北非线路,从北非地中海沿岸诸产油国出发,经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绕过好望角后横穿印度洋,抵达战略要地马六甲海峡,最终通过南中国海抵达我国大陆沿岸港口或从地中海经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穿越曼德海峡之后进入印度洋与先前线路汇合;其次是西非线路,从西非大西洋—几内亚湾沿岸诸产油国出发,经过好望角抵达印度洋,到达马六甲海峡后通过南中国海到达我国大陆各港口;最后是东非线路,从红海—印度洋沿岸诸国出发,通过曼德海峡后横跨印度洋,经过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抵达我国大陆沿岸港口。
(3)东南亚地区:主要通过南中国海抵达我国大陆沿岸港口。
在陆地上,我国主要通过中俄石油管线和中哈石油管线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进口石油。
从当前的格局来看,一方面,海上石油运输占了决定性的地位,海上航线是连接主要石油输出国家的线路,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通过诸多海上交通节点,对石油进口安全构成了威胁,而无论是从中东还是东、西非进口石油,都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一旦海峡被阻断,我国的石油进口就几乎完全陷入瘫痪。另一方面,从陆路进口石油也仅限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陆上邻国,一旦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变化,可供选择的石油进口途径仍然有限。
因此,当前亟须在兼顾安全和进口量的基础上,测算各种情形下从各国进口石油的风险,在此基础上,结合其石油储量、产量和预期的出售量,测算不同情形下从各国进口石油的份额比例,并优化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