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产业拉动效应及关联效应
(一)海洋产业拉动效应分析
为进一步明晰海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拉动效应,在此选取海洋产业的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率三个指标来对其拉动效应的测量进行构建[29]。
(1)指标1——海洋产业依存度。该指标用来衡量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在地区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计算海洋产业依存度的公式为:
式中,DMit为第i海洋产业依存度,Lit为第i海洋产业总产值,DMt为海洋产业总产值依存度,GDPt为当年国内生产总值。
(2)指标2——海洋产业贡献率。该指标用来测量海洋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所做的贡献。计算海洋产业贡献率的公式为:
式中,GMit为第i海洋产业贡献率,Lit为第i海洋产业总产值,GMt为海洋产业总产值贡献率。
(3)指标3——海洋产业拉动率。该指标用来测量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计算海洋产业拉动率的公式为:
式中,LMit是海洋产业i的拉动率,LMt是海洋产业总产值的拉动率,YMt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从表4-8中可以看出,海洋产业的依存度不断提高,从2001年的8.68%提升到2011年的9.64%,最大值达到9.86%(2010年);从产业贡献率来看,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较为明显,2002年达到了16.41%,2002—2006年间,年均贡献率在10%以上,2007—2011年间,虽然贡献率有所下降,但仍稳定在8%以上;从产业拉动率来看,除了2003年和2009年,海洋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率基本在1.5%以上,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有力支点。
表4-8 海洋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时间序列变化 (%)
分析海洋三次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时间序列变化(表4-9),海洋第一产业的依存度总体上呈下降态势,从2001年的0.59%,下降到2011年的0.49%,这和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下降是高度相关的。海洋第二产业的依存度总体上呈上升态势,贡献率平均在4%左右,拉动率则变动较大。海洋第三产业依存度平均在4.5%左右,其贡献率和拉动率波动较大,但总体来说,拉动效应相对较强,为我国经济增长贡献较多。
表4-9 海洋三次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时间序列变化 (%)
进一步分析海洋三次产业对我国三次产业增长拉动效应的时间序列变化(表4-10):海洋第一产业对第一产业的依存度平均在2.4%左右,贡献率在0.93%-3.57%,而拉动率则在0.12%-0.54%,说明在我国陆地,传统的农林牧渔业仍占绝对优势,而以海洋渔业为依托的海洋第一产业,需要通过生产经营方式改善,提升其产业地位;海洋第二产业对第二产业依存度在8.45%—10.54%,贡献率在7.17%—15.38%,拉动率在0.89%—2.61%,说明海洋第二产业在第二产业中有较高的地位,对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有较大的贡献,伴随着海洋新兴产业的逐渐崛起,海洋第二产业是海洋经济在未来重点拓展的领域;海洋第三产业对第三产业的依存度在三次产业中最高,贡献率和拉动率也最高,在当前的国情下,以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为支撑的海洋第三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表4-10 海洋三次产业对我国三次产业增长拉动效应的时间序列变化 (%)
续表4-10
分析各海洋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拉动效应及其时间序列变化(表4-11)。
表4-11 各类海洋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时间序列变化
续表4-11
海洋渔业。作为传统海洋产业,海洋渔业的依存度、贡献率、拉动率在各产业中所占比重都比较高,但数值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依存度、贡献率、拉动率分别从2002年的0.906 8、1.172 6、0.114 2下降到2011年的0.695 1、0.610 1、0.108 4,尽管如此,海洋渔业对带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有较强的作用,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仍然是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海洋油气业。依存度逐年递增,从2001年的0.161 2增加到2011年的0.365 8,其贡献率经过波动之后,在2011年达到近0.6,拉动率在2010年达到0.201 8,在一些年份已经超过海洋渔业,成为海洋经济新兴的增长点。
海洋矿业、海洋盐业。作为海洋传统产业,其依存度、贡献率、拉动率均不高,各项指标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有限。
海洋船舶工业。其在各类产业中所占比重较高,依存度呈逐年上升态势,经济贡献率和拉动率亦较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海洋化工业。其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贡献率和拉动率在各产业中还不是太高。
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和海水利用业。作为海洋新兴产业,其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逐年上升,海洋生物医药业依存度从2001年的0.005 2,增加到2011年的0.020 9,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海水利用业依存度也不断上升,但与一些传统海洋产业相比,比重仍然很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率仍然有限,在未来有更多的提升空间。
海洋交通运输业。其也是我国传统海洋产业,在海洋产业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随着各类新兴产业的兴起,其产业比重也在逐渐下降,但其总体规模仍然高于不少新兴产业。
滨海旅游业。其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在2006年,其产业比重超越海洋交通运输业而成为第一大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贡献率和拉动率,在未来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海洋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通过相关系数计算,分析海洋产业及其关联或支撑的陆域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对于两个要素x和y,若它们的样本值分别为xi与yi(i=1,2,…,n),则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定义为[30]:
式中,x-、y-分别为样本要素平均值,rxy为x和y的相关系数。
通过SPSS18.0对12个海洋产业部门和相关陆域产业部门(按照中国统计年鉴上的行业部门划分)的相关分析测算得到海陆各个产业之间的相关系数(图4-13)。
图4-13 海陆相关产业之间的相关分析(1)
海洋渔业与其前向关联产业农牧渔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后向关联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文体娱乐业都有较强的关联性,大部分产业与海洋渔业间的相关度都在0.99以上。这和海洋渔业在海洋产业中的地位以及渔业在第一产业中的重要地位息息相关。
海洋油气业关联产业包括前向的专用设备制造业、科技服务和地质勘探业,以及后向的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关联性均较差,表明海洋油气业从勘探到开采到加工,还处在初级阶段(图4-14)。我国当前的海洋石油和海洋天然气的探明率与开采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亟待加大开发力度,实现更有效的开发利用。
图4-14 海陆相关产业之间的相关分析(2)
海洋矿业与其前向关联产业采矿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科技服务和地质勘探业,以及后向关联产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都有较强的关联,相关度均在0.9以上(图4-15),表明其行业在海洋产业中的基础地位。
图4-15 海陆相关产业之间的相关分析(3)
海洋盐业与其下游产业食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但作为基础产业,其关联产业较少,产业链有待延长(图4-16)。
图4-16 海陆相关产业产业之间的相关分析(4)
海洋船舶工业,与其上游产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其下游产业农牧渔业、交通运输业和文体娱乐业都呈现较强的关联,其关联产业多,涉及面广,对海陆产业发展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图4-17)。
图4-17 海陆相关产业之间的相关分析(5)
海洋化工业,与其下游关联产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关联都较弱,作为新兴海洋产业,其产业链有待延长,对经济带动作用还较为有限(图4-18)。
图4-18 海陆相关产业之间的相关分析(6)
海洋生物医药业,与其上游关联产业农牧渔业和医药制造业关联密切,作为海洋新兴产业,其上游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上的支撑(图4-19)。
图4-19 海陆相关产业之间的相关分析(7)
海洋工程建筑业,其前向关联产业主要为通用设备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等,其后向关联产业主要为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当前,其与关联产业的联系度并不十分密切,作为新兴产业,需要加强与关联产业之间的互动与协同。
海洋电力业,其前向关联产业主要是专业设备制造业,同时又是沿海地区许多产业的基础动力,与之均有较强的联系度(图4-20)。当前,海上风能发电技术已经进入商业化运行阶段,而潮流能、波浪能发电技术也已进入示范运行阶段,为我国沿海经济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图4-20 海陆相关产业之间的相关分析(8)
海水利用业,主要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与其后向关联产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农牧渔业和文体娱乐业都有较强的联系(图4-21)。
图4-21 海陆相关产业之间的相关分析(9)
海洋交通运输业,其前向关联产业主要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但当前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关联度较低,其后向关联产业包括农牧渔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文体娱乐业等(图4-22),但与文体娱乐业关联度不高。
图4-22 海陆相关产业之间的相关分析(10)
滨海旅游业也是与其他关联较多的海洋产业,其前向关联产业主要包括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农牧渔业等,其后向关联产业主要包括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文体娱乐业、交通运输业等(图4-23),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强。
图4-23 海陆相关产业之间的相关分析(11)
(三)小结和建议
基于对海陆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机制探讨,以及对海洋产业影响力和海陆产业关联效应的分析,对海陆经济统筹系统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首先,是海洋主导产业的选择。从产业比重、经济贡献率,以及对海陆经济的拉动效应和关联程度来看,海洋传统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石油化工业,仍然在海洋经济中有着主导性的地位。针对目前上述产业后劲不足的现实,海洋传统产业应根据生产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善,提高其竞争力。海洋渔业在养殖领域要大力推行标准化养殖,养殖空间继续合理地拓展与调整。在捕捞领域,近海渔业资源需得到有效保护,捕捞强度需严格控制,而远洋渔业则应大力提倡,同时积极发展水产品的精深加工业,提高产业附加值;海洋交通运输业实现船舶自身的大型化、专业化(如超级油轮等),要促进其运力结构更加优化,加强远洋运输能力,加强对航运龙头企业、品牌的培育工作。同时,完善航运支持系统,推进陆域交通网络和港口体系建设,形成完善的联运体系;海洋石油化工业,应当依照海洋经济“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加大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力度,特别是加强近海海域的油气资源开发及利用,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监管水平也要全面提升;海洋船舶工业当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其首要任务,推进主流船型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世界级造船基地[31]。此外,滨海旅游业在海洋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其通过发展海洋生态旅游,发展海洋休闲渔业,发展邮轮经济,推进海岛旅游开发以及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建设,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海洋、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多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其次,加强对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主要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和海水利用业。当前,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模还不是太大,但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依据海洋经济“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海洋新兴产业当以国家级产业园区为依托,以重大技术突破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32]。当前,海洋新兴产业在生产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未来需进一步提升生产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优化开发布局,建设成规模、成体系的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
最后,提升海陆产业关联度,促进海陆产业融合。促进生产要素在陆海产业子系统之间的合理流动,消除由于空间竞争而带来的相互损耗[33];以港口和海洋产业园区作为海陆经济联动的纽带,通过港口的运输功能和节点功能吸引现代工业的聚集,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促进海陆产业链的相互延伸,带动相关产业和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