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布局的统筹协调

一、空间布局的统筹协调

由于地理空间具有特殊性[1],对特定地理空间内的各类地理事物,需考虑其属于哪一类要素,在空间上呈现怎样的布局形态以及相互间如何关联互动,即协调好点、线、面要素之间的关系,明确其在空间中的优化配置。海陆统筹在地理空间上的意义即是在特定的海陆空间范围内各要素的组织协调。其空间要素主要包括空间环境本底、空间实体要素、空间流动要素等。

(1)空间环境本底:环境本底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制度文化环境等,这里主要指影响空间格局的社会经济、制度文化环境,包括全球网络体系、国家政策制度环境、区域经济环境等,是实现海陆统筹的前提条件。

(2)空间实体要素:包括港口、港口城市、港口区域、交通线、腹地城市、腹地区域、海外港口、海洋资源等。港口作为对外交流和国际贸易的通道和重要节点,同时也是海洋运输的起点和陆路运输的终点,是连通海陆,实现统筹发展的重要立足点;港口城市,是依托港口而建立,或是港口形成的基础,是港口的直接腹地和支持系统;港口区域,是受港口和港口城市直接辐射的面域空间,也是与港口联系密切的地区;交通线是连接港口与腹地间、港口与目的地港口间的要素;腹地城市是与港口通过交通线连接,具有紧密经济联系的城市;腹地区域是受港口及腹地城市辐射影响的毗邻地区;海外港口是物流对外运输的海路终点,或是从海路进口的物流起点;海洋资源则是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

(3)空间流动要素:包括通过港口—交通线—城市等空间要素之间的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等,是实现交流促进整合互动的媒介。

在海陆空间要素组织过程中,港口—腹地(包括腹地城市和区域)及其通过交通网络之间的联系互动是要素配置中的核心关系(图4-1)。

图4-1 海陆空间联系的要素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