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撰写一部深入研究战略写手、系统指导战略写作的著作,是战略写手们的期待,是众多想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热心读者的诉求。这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创新性的工作,也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本书的选题与立意经过了深入思考,反复斟酌。本书的总创意、总策划、撰稿人之一曹如民在中央企业负责重要文稿起草和政策研究工作近20年,他将自己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探寻把握的战略写作规律和技巧进行系统梳理、深刻总结,并组织了一支中央企业具有扎实理论修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精英战略写手团队,共同深入研究战略写作之道,创新性地提出了战略写手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运作体系。在创作过程中,写作团队有针对性地学习、消化有关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心得,对本书的写作思路、核心内容、创新重点、体例格式、篇章结构等进行了认真研讨和系统研究,对重点章节、核心观点进行了反复推敲。创作的过程是写作成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大家分工不分家,相互帮助,相互启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团队战斗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写作采取先分块撰写,后汇总互审,再集中通编的方式,保证了内容的科学性、风格的统一性和结构的完整性。
本书是“星期天工程”。所有写作任务都是写作团队利用工作之余见缝插针、争分夺秒完成的。在三年多的创作过程中,切身体验了戚继光“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的真切滋味。这种自加压力的高强度生活,虽然时刻处在一种与时光赛跑的紧张状况,却感受到了一种“人生能得几回搏”的痛快淋漓,是痛并快乐着的充实,是“吾日三省吾身”的历练,是灵魂的重生,是心灵的涤荡,是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简言之,就是修炼与收获。这本书的出版,历经了千锤百炼,对写作团队来说是一次身心的修炼,是一份雨后彩虹的欣喜与收获。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还有明栋才、吴鹏、雷明、汤地华、张奋勇、王宝朋、雷文川等同志。特别值得说明的是,在本书出版过程中,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何毅亭百忙之中予以关怀、亲自为本书作序,中共中央办公厅原副主任毛林坤、经济日报社社长徐如俊悉心指导、亲笔推荐,给我们以巨大的鼓舞和鞭策,在此深表敬意和厚谢!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王进文、吕梦江、孙毅、肖勇、李裕、高志强、莫莉、吴光富、刘树华、谭学余、刘建伟、袁亚洲、张博等各有关方面领导和专家的精心指导、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参阅了不少文献资料,引用了部分作者的文章,由于联系方式不详,无法与作者取得直接联系,请相关人员在看到本书后与雷老师(lwc0213@163.com)联系,我们将支付相应稿酬。
创作无尽头,创新无止境。作为战略写手领域的拓荒之作,由于作者理论研究尚不够深入,加之知识与水平所限,本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假如能以此为平台开展深入交流与指导,使之不断完善,那就更加弥足珍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