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放一下
核心提示
鲁迅先生在《答北平杂志社问》时,谈及创作经验的第二条就是“写不出的时候不要硬写”。快节奏、高强度已成为写手特别是战略写手工作的主旋律,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学会放松。当写作走到“绝路”、“错路”、“岔路”时,通过放一下来减轻疲劳、恢复精力,通过放一下来深入思考、拓展思路,通过放一下来与人交流、寻找灵感,避免因个人殚精竭虑而产生的思维偏差和管中之见,防止低质低效劳动。
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鲁迅
“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气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部本领,结果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这段精彩的文字见之于毛泽东同志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他用拳师搏斗为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战争中,有意识地退却,积极地防守,是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保证。
以快节奏、高强度为主旋律的写手特别是战略写手,也要学会放松一下,修炼一下“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功夫。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鲁迅先生在《答北斗杂志社问》时,曾语重心长地说过:“写不出的时候不要硬写。”学会放一下,其根本目的是防止效率低下。即使在紧张的创作过程中,写手也不能只知道埋头写作,常需要适当调剂一下,通过与领导沟通汇报,进一步达成共识;通过收集信息,及时补充素材。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走错方向,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顺畅。特别是遇到以下状况,更不能霸王硬上弓,简单地靠拼时间赶任务,凭打死仗硬闯关。
一是“走绝路”。思路越来越窄,灵感越挖越少的时候,陷入思维僵局必须得放一放。若咬着牙不放,硬着头皮使蛮劲,总是跳不出来只会陷入死胡同。二是“走错路”。方向不对,文章偏离主题的时候,得赶紧放一放。若不放,就是南辕北辙,全盘皆输。三是“走岔路”。因为认识高度、思考角度、生活工作经历等方面原因,造成情况熟悉不够、问题捏拿不准、写作思路不清的时候,需要果断地放一放。若不放,执意打乱仗,只会伤痕累累,一败涂地。
学会放一下,才能减轻疲劳,恢复精力。要敢于在工作紧张、思路不清的时候,借助散步、听音乐等放松紧张心情,调整烦躁情绪。适度的运动,也可以帮助恢复体力和身心健康。可见对写手来说,有意识、有目的给自己的身心放假,制止一下工作对身心的高强度侵占,不失为高明的选择。
学会放一下,才能深入思考,拓展思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思想解放,思路放开,绝路变坦途。囿于成见,固执己见,死撑硬写,往往会走进死胡同,终成井底之蛙。辍笔掩卷,往往能让思维更发散,目标更聚焦,在不经意间,得到新的写作思路,体会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妙处。
学会放一下,才能与人交流,寻找灵感。这样汇聚集体智慧,参谋智者贤达,问道专家学者,就会受到启发,找到解药,避免因个人殚精竭虑而产生的思维偏差和管中之见。
愿我们都能学会放一下,放飞思想,更加积极地拥抱创新思维;学会放一下,放松紧张,更好地体会工作的乐,享受写作的美;学会放一下,放逐劳顿,以更加高昂的创作激情,源源不断地写出华彩文章。
写作要慢中求快,切不可灰心!不妨把你的作品放在铁砧上锤上二十次!——【法国】尼·布瓦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