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核心提示

学以增智、学以立德、学以励志。学习既可以给人带来充实感,又可以给人带来快乐感。要把学习作为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坚持不懈地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不断拓展视野、增长才干、与时俱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处理好学习中的质与量、学理论与学业务、向书本学与向实践学、学习研究与成果转化等关系。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毛泽东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世界各国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创建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奋斗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身处这样的时代,任何人都应对学习充满危机感,更应有一种高度的历史自觉,做到主动学、深入学、长期学,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自愿还是埋怨,主动还是应付,积极还是消极,学习态度对学习的效果与效率具有决定性影响。对学习应当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学习就要落伍的危机感,就会迫不及待地想学习。通过学习,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尝到甜头,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充实和快乐,就会形成越学越想学的良性循环。人们曾把学习的过程比作一个画圆的过程,圆圈内是知晓掌握的知识,圆圈外是未知的世界。越学习越发现自己所知有限,越学习越发现自己要学习的知识真多。通过学习开阔眼界,就越会发现自己的知识多么有限,就越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励他一枚金质奖章。然而,他并没有戴着炫耀,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发出“唏唏”的声音,过一会儿就会周身发暖,困意全消,这时他又捧起书来攻读。由于他酷爱学习,笔耕不辍,终成一代文学巨匠。

人们都惊叹毛泽东学识渊博,这种渊博是建立在对学习的高度自觉的基础上的。年轻时,他的父亲毛顺生曾设想送毛泽东到商铺当学徒,希望毛泽东日后能接过自己的衣钵,当一个商人。对此,毛泽东坚决抵制,发动亲戚朋友做通了父亲的工作,终于争取到赴长沙求学的机会。正是到了长沙求学,有机会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从此走上了革命征程。在他一生中,无论是年少,还是年老;无论是烽火硝烟中,还是和平建设时;无论是事业顺利时,还是身处逆境中,他都从未放松过学习。即使到了生命弥留之际,他仍痴迷于学习。他逝世的前几天,是在医生抢救与苏醒后抓紧学习中度过的,据记载,学习了11次。他临终前一天,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还读了7分钟书。毛泽东这种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精神,非常值得写手特别是战略写手敬仰和学习。

人类知识浩如烟海,特别是知识爆炸的今天,知识增长和更新的速度空前加快,如果学习时没有方向,抓不住重点,只会是场面热闹,效果了了。作为战略写手的学习,应紧紧围绕自己的工作实际需要而展开,努力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实践证明,这种与工作实际密切相连、学用互动的学习,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最能长时间坚持的学习方式。

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鲁迅

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系统学习书本知识外,还要潜心向实践学、虚心向人民群众学,真心实意做人民群众的小学生。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知识,阅读和听来的占25%,亲身经历的占75%。这充分说明,向实践学习“无字天书”、向群众学创新思维往往是更必要、更有效的。革命战争时期,我军的大部分高级将领都未参加过正规军校的学习,但他们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善于在总结经验教训中领悟战争真谛,创造了“青山大学”打败黄埔军校的历史奇迹。中国改革开始于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首创是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战略写手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就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围绕改革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有方向、有侧重地开展实践,推进经济发展;就是要深入基层,听真话、摸实情、求实效,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就是要不断总结新经验,不断借鉴好的做法,努力拓展视野、增长才干;就是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丰富发展思路和举措;就是要从群众的质疑、困惑中寻找差距,从群众的意见、建议中完善方针政策,从群众的批评、监督中加强管理,创新工作;就是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汲取新思路,树立先进典型,促进各项工作。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这充分说明了坚持对于学习的极端重要性。曾国藩把学习当做一生的事情,不仅少时好学不辍,即便是风烛残年病痛折磨之中,仍专心学习,把学习作为与药疗同等重要的“书疗”。只有坚持不懈,学习才会真正成为一种习惯。所谓“勤学则进,辍学则退”,要真正学一点东西,唯有锲而不舍。正如席勒所言:“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据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构解成功》一书中介绍,巨大的成功需要两个必备条件,其中之一是累计一万小时的训练。一万小时训练,以每天训练三小时计算,时间达9年。看来,十年磨一剑,一点不假。

学习中要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既要注重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更要注重学习的质量,因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要处理好学理论与学业务的关系。对于战略写手来说,学不好理论,就写不深写不透;学不好业务,就写不精写不专,两者同样重要,不可偏废。要处理好加强学习与搞好转化的关系。在加强学习的同时,要下大力气加强转化,努力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正确思路、推动工作的有效措施,转化为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要想工于运笔,就得勤于练习。——【古罗马】爱比克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