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成为图书馆的常客
核心提示
通常人们认为,图书馆应是学生和科研人员光顾的地方。但事实上,作为写手特别是战略写手,同样需要常常和图书馆打交道。写手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的海量资源,不断充电、加油、汲取营养。同时,进入图书馆目的是接受知识熏陶,感受学习氛围,认清在知识面前的渺小,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为写好文章打下坚实基础。
事实上,图书馆是访问权威最好的、唯一正式的场所。——【美国】VincentRyan Ruggiero
参加工作之后,快节奏的紧张工作往往使很多人远离了图书馆,到图书馆去学习、查资料渐渐成了久远的记忆,图书馆似乎与我们的生活再无多大关系。如果说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可以不去图书馆,但对战略写手而言则不然。非但不是偶尔去,而且还要经常去。
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信息的海洋,是涵养战略写手的肥沃土壤。古今中外,人文地理,政经史哲,时事要闻,图书馆里应有尽有,可谓充实大脑的丰富宝藏,开启心灵的智慧之门,通向光明的引路灯塔。不经常到图书馆去,战略写手就不可能掌握丰富的知识,不可能获得大量有用的信息,不可能比别人站得高、看得远,自然就无法写出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的文章。因此,经常到图书馆去“泡一泡”,对写手是十分必要且大有裨益的。在这方面,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可以说是所有战略写手学习的典范,他们的成长都与图书馆有着难解之缘。
马克思是以写作创立学说的人,图书馆对于他而言其重要性非同一般,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已经大约两个星期没写东西了。因为,当我不在图书馆的时候……无论有多么好的愿望,也总是不能动笔。”在伦敦居住30多年间,有10多年时间他几乎每天都要光顾大英博物馆图书馆,从早上9点到图书馆借阅书籍,做摘录,写笔记,一直到晚上7点离开。在这里,他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阅读和研究,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法律、历史等社会科学,甚至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正是因为他的广闻博览,勤学苦研,才诞生了《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法兰西内战》等大量经典论著,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础。
列宁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身处监狱或流放期间,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一有机会,总是会去光顾图书馆。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大城市的图书馆,德国皇家图书馆,瑞士伯尔尼、日内瓦、苏黎世的图书馆,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图书馆,丹麦哥本哈根图书馆,瑞典皇家图书馆等,很多国家的图书馆都曾留下过列宁的身影。他的很多经典性著作,如《哲学笔记》、《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都是在图书馆完成的,并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毛泽东同志一生也是痴迷读书,对图书馆有着独特的感情。青年时期在湖南长沙求学时,总是经常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学习,旁人对其用功程度有这样的描述,他总是开馆就进去,下午闭馆才出来。他一动不动地坐在书桌旁埋头苦读,好像低着头的塑像一般一动不动。到了北京,尽管在北大图书馆当一名普通的图书管理人员,但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利用空闲时间阅读了大量史书。或许正因为这种爱好和经历,给了他另一双看世界的眼睛,也给了他人生起飞的翅膀,为日后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既是革命的先驱,同时又是伟大的战略家、经典作家。他们的雄韬伟略,他们的睿智洒脱,他们的辉煌著作,无不与在图书馆的经历有着极大的关系。作为战略写手,虽然由于各种原因不大可能花很多的时间泡在图书馆,但抽时间经常到图书馆去查查资料、充充电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多去图书馆,汲取营养,写东西才会文思泉涌,才会妙笔生花,才会言之有物,才会以理服人,才会谋虑深远。只有经常在书籍中畅游,眼界才会更开阔、思想才会更深邃、心胸才会更豁达,写出来的文章才会高屋建瓴,见识独到,赢得听众。
图书馆使我得以有恒地研习而增进我的知识,每天我停留在里面一两个钟头,用这个办法相当的补足了我失掉的高深教育。——【美国】富兰克林
到图书馆去,既不是走马观花般的随意猎奇,也不是漫无目的的放松休闲,而更多的是要带着目的快速高效地利用资源、获取信息。图书馆卷帙浩繁、藏书巨多,如果不掌握一些技巧、方法,往往会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一般来讲,每个图书馆都有自己的规定和要求,到里面阅读或借书,基本上都要办借阅证之类的证件。所以,到图书馆首要的事是办一个属于自己的借阅证。办好借阅证,接下来需要了解图书馆的一些基本常识,如期刊室、借书室、电子阅览室、文献检索室等的分布,如何使用等。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阅读的方式方法。
做到像专业人士那样使用图书馆的相关资源,首先要确定所有适用于你主题的标题和副标题,因为所要搜寻的信息可能在图书馆各类资源的不同标题下。如果想收集大量的资料,那么就需要上电子阅览室,输入关键词、主题之类,查找相关报刊、论文,然后打包下载即可;如果想对某一主题的概貌作大致了解,可以查阅百科全书,查阅时要记录下重要的事实和可能用到的专业术语;如果想查阅生僻史料,那就得到专门的文献室,借阅专门的书籍、档案;如果查阅某方面的数据资料,可以查阅专门的年鉴,快速获得对比数据;如果想掌握某一方面的最新理论研究动态,可以利用中、外文数据库进行全方位搜索;如果想寻找与主题相关的书籍,可以查阅卡片目录的主题索引,往往在一本讲述更广主题的书里能找到所要的内容;如果需要花较长时间阅读、研究某方面的知识,在电子阅览室查不到,那么就可以去借相关书籍,办理借阅手续借出去看,或者借出去复印带走。
总之,对于写手而言,图书馆既是我们的充电器、加油站,也是我们的酒馆、茶馆、咖啡馆,是我们人生栖息难得的精神家园。抽时间多去遛遛、坐坐、看看,我们才能品尝到最好的美酒、最香的鲜茶和最醇的咖啡,保持旺盛的活力、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考,拥有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时刻保持良好的写作状态,让我们在忙碌中感受一种轻松与宁静。
如果不随时观察,随时记下来,哪怕你走遍天下,还是什么也记不正确、详细,什么东西也写不出来。——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