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起步

从大学起步

核心提示

大学阶段是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奠定成才基础的重要时期。写作能力是成才的基础性能力,作为大学生要把学会写文章、提高文字表达水平作为学习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打好职业发展和成长成才的坚实基础。要固本培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掌握基本的写作知识和技巧;要注重练笔,从写好自己的总结计划开始,多写、勤写,积极向校报校刊投稿;要寻求突破,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实际,撰写有一定研究水平和理论素养的稿件向学术刊物投稿,积累投稿经验,树立写作信心,培育写作素养。

谁肯下工夫学习,谁就会成功,可不能希望初次动笔就名扬天下。——老舍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驿站,是成才的重要阶段。学会写文章,提高文字表达能力不仅是学习中文、新闻等专业学生的主攻方向,也是其他专业学生的重要选项。作为大学生,要在学好自己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提高写作能力,在大学打好成才的扎实基础,从大学起步逐步迈向成功。

在大学起步,学会写文章,提高写作水平,应该说有基础、有条件、有必要。

文字工作是具有悠久历史,也是进入门槛比较低的工作。高尔基被列宁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他只上过两年学,24岁就发表作品。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只有高中学历。比之高尔基与铁凝,当代大学生的起点要高多了,基础要好多了,学习条件与环境更不可同日而语;学会写文章,提高写作水平对大学生来说,完全做得到,条件足够好,成本比较低。同时,对大学生来说,学会写文章,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多一技之长,对就业有帮助,对事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好处不言而喻,显而易见。

从大学起步,积极提高写作水平,应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工夫。

(1)固本培元,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写作水平与作者的知识水平呈正相关,知识根底扎实,理论修养深厚,写起文章就会思路开阔,得心应手。《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先生将这种知识积累与创作的关系形容为“手中一管墨,胸中墨一桶”。这种知识积累,除了学习自己专业和感兴趣的知识外,要有重点、有目的地学习一点文史知识和写作基本知识,明白文章义理、考据和辞章的内在关系,清晰各种文体的差别和共同点,研究写作的基本技巧。对提高写作水平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让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

(2)注重练笔,多写勤写。写作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没有一定的写作实践,不写一定数量的作品,对写作难有真切感悟,难以得到真正提升。最好从自己熟悉的领域,从日常生活工作开始写,认真写好自己的个人总结、学习计划和学科论文,就是很好的练笔。要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地完成这些作品,从中体会写作的快乐,享受写作成功的乐趣,培养写作的兴趣,探寻写作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要逐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明确自己写作的突破点,就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体会深、感受多的事情和现象进行深入思考,系统研究,将其创作成作品,争取在校报校刊上发表,以此积累投稿经验,并以此促进自己提高观察思考能力、课题研究能力和总结提炼能力,形成及时把观察成果、思考心得和研究成果认真梳理、系统总结创作成作品的良好习惯。

(3)寻求突破,努力尝试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为了早日打败长盛不衰的中国乒乓球队,新加坡、日本等国纷纷派乒乓球选手前来中国参加比赛,以此来学习秘诀,提高水平。林丹的自传《直到世界尽头》介绍陶菲克是“一辈子的对手,一生的朋友”,并说“我每前进一步,过程都少不了陶菲克的刺激或者说挑衅”,“他的只言片语让我更加努力,我只有不断前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对手有多高,成就有多大。”大学生要检验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必须挑战高水平,冲击制高点,努力尝试在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当然,投稿前要做好案头工作,号准所投刊物的脉。要利用学校丰富的图书资料认真研究所投刊物,清楚刊物的服务对象、重点领域,研究刊物的行文风格、体例格式,明确当前的关注重点、舆论热点,找出其中范文进行深入分析,认真学习、系统消化,努力使自己的稿件是“投其所好”。要精选主题(如学生工作、学习方法、团队管理、校园文化方面等),开展深入研究和思考,认真撰写稿件,增强稿件的思想性、学术性和开创性。当然,稿件一投不中甚至多投也不中的情形也是有的,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锲而不舍的意志。只要坚持不懈,不断改进,就能迈开成功的第一步。

有了文字成果,择业求职就多了一份砝码;练就了文字能力,人生发展就有了牢固基石。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邓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