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从零开始
核心提示
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进步,永不满足的过程。对战略写手而言,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写出高水平高质量的文稿,必须随时保持从零开始的“空杯”心态;必须要有推翻一切窠臼,从零开始,重新来过的勇气;必须要及时对自身积累的知识进行优化。从零开始,走向成功。
从零开始,是中国乒乓球队在20世纪60年代叫响的一句饱含哲理的口号。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积极的归零心态,成为中国乒乓球队长盛不衰的重要源泉,助推中国乒乓球队练就出独孤求败的绝世神功,让“世界打中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战略写手也应该把从零开始的智慧融入职业生涯当中,汇入事业发展当中,使自己的作品如洪钟大吕,铮铮有声;使自己的事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使自己的为人如品新茶,清新淡雅。
写作从零开始,是一种心态。
有一个寺庙,有一老一小两个和尚,老和尚参禅多年,而小和尚才刚刚来。小和尚一边服侍老和尚,一边诵读经书。
一年多之后,小和尚问老和尚:师傅,我可以下山了吗?老和尚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让他拿个碗去装满石头。小和尚照做,老和尚问他:碗满了吗?小和尚说:师父,满了。于是老和尚往里面撒了一把沙子,沙子顺着石头的缝隙流下去,但没有溢出去。老和尚问,这回满了吗?
小和尚没说话,继续回去诵读经书。
第二年的这个时候,小和尚拿着那个碗来找师傅,但那个碗里已经装满了沙子,再没有缝隙。他又问:师傅我可以下山了吗?那意思似乎是想告诉师傅他已经学得很好了,一副很得意的样子。
老和尚把碗接过来,不动声色地往碗里面倒了一些水,还是没有溢出来,这次小和尚傻了。啥话没说,继续回去念经,以后再也没有提出过要下山了。
文章总是“有话即长,无话则短”。——郭沫若
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也不可能打动人心。——【法国】狄德罗
写作也是这样,一个自以为满着的杯子是装不下东西的,杯子里的东西就好比是写作的积累,积累是无限的,杯子也就永远不会满,满的只有自己骄傲自满的心态。想要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只有把自己当做是一个空杯子,及时“空杯”,才能容纳更多的东西。
对于战略写手来说,更要有及时“空杯”的心态,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总是在不断地变化,这就要求战略写手不仅要有积累,还要及时清空自己,吸收新的营养,这样才不会跟不上形势而被淘汰落伍。
写作从零开始,是一种勇气。
每一篇好的文章的背后,都是在无数次修改文章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写作是一个在不断修改中逐步提高进步的过程,也需要一种否定自我的勇气,要能发现自己文章的不足。就像达·芬奇学画鸡蛋一样,老师拿出一个鸡蛋说:“请你画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能做到吗?”说完就走了。达·芬奇想:鸡蛋有什么好画的,这又有何难呢?达·芬奇从这边看,那边看,鸡蛋还是鸡蛋,但他怎么也画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一个简单的鸡蛋都画不出一样的。写文章也是这样,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看,总是会看出不一样的感觉,有时,认为自己写得很好了,但换个角度,可能就发现许多问题,重新再看一次,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写作从零开始,是一种优化。
写作是一个不断吸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吸收了营养,同样也会吸进糟粕。及时归零说明写作要去掉杂质,清除杂念,现代社会纷纷扰扰,物欲横流,特别是对于一个战略写手来说,要保持好的写作心态,要耐得住寂寞,写作的过程常常是与寂寞相伴的,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做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一个好的战略写手,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雕细琢、认真修改过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他亲手打造的品牌,抱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态,往往欲速则不达。
写作从零开始,是一种境界。
写文章分几种境界,一些人把很多好的句子背下来,记在心里,等到用的时候把它“吐”出来,这是很多人开始写作的时候常用的方法,但真正的写作高手往往都是以“无招胜有招”,在写之前,往往都会清空脑子里所有的条条框框,把心底最想说的话整理记录下来。一句一句地成段,一段一段地成文,字字出自于肺腑之言,句句流淌于心灵之泉。没有过多的修饰,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语言,写的都是真情实感,一气呵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更能打动人。
写作从零开始,是从成功走向成功的必然规律。
文章的完善提高是没有止境的,写作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不会一劳永逸,若是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死盯光环不放,成功就会成为包袱,失去了与下一个成功“碰面”的机会。成功属于昨天。无论写了多少文章,无论有多少文章受到领导肯定、群众好评,在每篇文章完成之后,都要将其归零。如果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从此不思进取,就会走向失败,彻底成零。唯有把成功当做过去,永远从零开始,才能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现在我对任何一篇小东西都要苦心思索,几乎同思索大东西一样,也许还要付出更多辛酸的劳动。——【俄国】果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