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是身边的资料库

网络是身边的资料库

核心提示

在信息时代,已经形成大网络小世界,大数据小圈子。网络成为战略写手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写手对于包罗万象的信息,必须要有甄别能力,善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正确有效使用网络资源,要做网络信息的主人,而不要被网络信息所利用。

离开人民群众的语言很远,失掉宣传的效果。——王力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世界因网络而精彩,网络已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对写手而言,网络更是离不开的工具。网络具备海量信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是写手特别是战略写手身边的资料库。

网络信息具有跨区域、分布广、多语种、高度共享的特点,集聚了各种信息资源,数量庞大、增长迅速。网络资源内容丰富,覆盖了学术信息、商业信息、政府信息、个人信息等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信息,在形式上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软件、数据库等,堪称多媒体、多语种、多类型的混合体。由于网络信息储存形式及数据结构具有通用性、开放性和标准化的特点,时间和空间范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延伸和扩展,信息共享程度高、使用成本低。作为写手特别是战略写手,必须学会搜索网络资源这个宝库,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

在互联网上有目的地搜索报刊电子版。目前,几乎所有报纸杂志都有网络电子版,可根据自己所写文稿类别,有针对性地直接查找。同时,绝大多数报刊网络版主页上也都有自己的搜索窗口,在这里可以对某报刊进行深度搜索,直至某天或某版的具体内容。

输入关键词全面撒网。赵本山与小沈阳2011年春节晚会在一个“捐款”小品中有句经典台词:用搜狗输入名字一搜就“把你俩”搜出来了,就是这种搜索法。看似我们要找的素材不知何处,但只要关键词输入准确,一“网”撒下去,肯定会捞上“鱼”来。有了网络之后,“大海捞针”不再是神话。

搜索有偿资料。网络信息绝大多数都是免费资料,但也有大量的专业论文、专题研究报告等需要注册登记,支付一定的费用才可下载或购买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阅读互联网搜索结果时,务必不要忽略浏览页面上的相关链接,“踏破铁鞋无觅处”,说不定这里就有我们需要的资料。

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网络信息的发布缺少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网络上的很多资源并没有经过审核,使得网络信息繁杂、混乱,质量参差不齐。那些包罗万象的信息,往往是鱼目混珠、良莠不齐。有的是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有的是过时的,有的是不准确或不全面的,有的是一家之言,有的是虚假的或错误的,有的甚至是带有政治目的的组织或个人恶意捏造的。如果我们不加甄别,只要是与自己所需内容相符的资料就采用,往往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会危害社会、毒害他人和自己,所以,每位写手对网上查找的资料,必须有鉴别能力,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全面认识。是否有这种鉴别力、能否正确使用网上资料,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一个写手的立场观点、理想信仰、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等。

网络信息要重视,自己电脑中的资料也要重视。在自己的电脑里,保存有我们日积月累的资料,而且都是写手最熟悉、最重要、最贴近所在单位的历史资料,在写作时有些甚至可直接粘贴使用。所以,我们日常要做有心人,对能够搜集到的领导讲话报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法规及单位行业的规章制度、自己和他人的创作成果、看到的听到的对写作有用的一切材料,都应该收集起来,分门别类地保存在自己的电脑里。需要提醒的是,对于电脑中的资料,平时应尽可能抽时间去整理和熟悉,一方面清除那些确实过时无用的材料,释放电脑空间;另一方面在大脑中固化有用的素材,以便招之能来。

写手特别是战略写手要做网络信息的主人,而不做网络信息的仆人;要利用好网络信息,而不要被网络信息所利用。

写得清楚的人拥有读者,写得含糊的人拥有评论者。——【德国】卡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