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打动人的“文眼”
核心提示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顾名思义,“文眼”也就是文章最为重要的部分,指文中那些最富有表现力,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核心观点、关键性词句,是文章的精髓,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作为文章中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帮助受众准确理解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词语,好文章必须把握主题和重点,分清文章层次和线索,体会领导思想和受众心理,巧设“文眼”。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西晋】陆机
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居要”的“片言”即“文眼”,是“警策”全文,“揭全文之旨”的点睛之笔,是牵制全文的艺术构思的焦点。清代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必后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刘熙载的所谓“注”指的是“伏笔”,“顾”指的是“照应”。这“伏笔”和“照应”的地方就是“文眼”。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现在的各种文章也不例外。
把握文章主题和重点,巧设“文眼”。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加快转变?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2010年6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转变领导方式”,是一个针对河南实际提出的重大命题,又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文章围绕“转变领导方式”指出,“讲转变,首先要从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转变开始,思考自己怎么转、怎么做”,并进一步强调“发展目的必须明确”、“头脑清醒至关重要”、“正确思路应当持续”、“方式方法亟待改进”。讲发展,更要讲发展方式;讲发展方式,必须讲领导方式——层层抽丝剥茧,使我们的思路豁然开朗,问题的关键清晰可辨。可见,“转变领导方式”这样的文眼就很有新意、很有特色、很有哲理。因此,抓文眼就是抓点,目的是以点带面。要抓文眼,需“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自己安置在“情动而辞发”的“点”上,让受众明了要义,思路清晰。
分清文章层次和线索,巧设“文眼”。河南日报刊登过一篇《不说空话多干实事》的评论。文章紧紧围绕“真”“实”、“干”三个字,先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真”即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实”即客观存在的实际。求真是一种态度,是务实的前提和基础;务实,是求真的实践和检验;重干,就是讲求实际效果,是求真务实的具体行动。其次,文章指出要做到“求真务实重干”,我们应该“怎么办”:求真务实重干,需要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切忌马马虎虎;求真务实重干,需要雷厉风行的高尚品格,切忌拖拖拉拉;求真务实重干,需要充实丰厚的知识底蕴,切忌不学无术;求真务实重干,需要高度负责的职业操守,切忌玩忽职守;求真务实重干,需要凝神静气的忘我境界,切忌心浮气躁。最后给争做“求真务实重干者”开出良方:求真务实重干者,总是脚踏实地而不好高骛远。求真务实重干者,总是默默耕耘而不夸夸其谈。求真务实重干者,总是持之以恒而不浅尝辄止……可谓紧扣文眼,层峦叠嶂,一泻千里,发人深省。
2012年3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贯彻好》。在简要交代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背景后,文章紧紧围绕“贯彻”二字,从“统一思想才能行动一致”、“坚定信心才能明确方向”、“攻坚克难才能激发动力”、“开拓前进才能再创佳绩”四个方面号召全国人民以饱满的热情、自觉的态度、扎实的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开拓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贯彻”,成了整个评论的“文眼”,主题鲜明,陈述涵义宽广,给人印象深刻,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指导和引领性极强。
体会领导思想感情和受众心理,巧设“文眼”。“文眼”是作者感情升华的表现,是感情的凝光点和集中点,紧扣“文眼”,便能更好地体现领导思想感情。中学语文课本中《爱莲说》的文眼就是第一句“可爱者甚蕃”中的“爱”字,它是全文总帽,统领了下文。作者不仅写了陶渊明及世人的花之“爱”,更写了“予独爱”,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末。——【清】刘熙载
案例赏析
坚持科学发展 着力做强做优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王勇
“十二五”时期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是:围绕“一大目标”,实施“五大战略”,加强“三大保障”。
“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就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一目标是基于中央企业的地位作用,立足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所提出来的。中央企业大多处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做强做优中央企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成功抓住了重要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必须有一批与之相匹配的大企业大集团。中央企业大多是行业排头兵,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许多企业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的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具备了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和条件。我们一方面要做强做优中央企业,更好地发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骨干中坚作用;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培育一批在国际市场上能与跨国公司同台竞争的大企业大集团。
做强做优是对每一个中央企业提出的要求,具体来说要做到“四强四优”。“四强”就是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风险管控能力强、人才队伍强;“四优”就是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布局结构优、企业形象优。在做强做优的基础上,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些企业应该具备以下主要特征: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形象良好,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们要通过“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努力,加快培育一批这样的世界一流企业。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春秋】孔子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唐】白居易
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目标任务。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着力点始终放在做强做优、提升综合素质和主业核心竞争力上,切不可盲目追求规模扩张。
根据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十二五”时期要重点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人才强企、和谐发展“五大战略”,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大力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国有经济的转型升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也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所在。要推进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推进产业布局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产权结构向股份化、多元化、证券化转变。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也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举措。要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投入、研发、转化、应用机制,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前瞻性的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形成基础研究、预先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应用研究相配套的梯次研发结构。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有重大技术突破,培育一批高附加值的尖端产品,打造一批国际知名的高端品牌。
大力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开展海外业务,提升国际市场份额,优化产业链和价值链。培养全球化的战略思维和开放视野,立足全球配置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各类资源,逐步实现战略、运营、管理、文化全球化。深化国际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掌握国际竞争规则,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人才是中央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推动力,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基础。要创新人才发展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大力推进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大幅提高人才创新能力。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统筹推进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人才、党群工作者、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协调发展,结构不断优化,素质明显提升。
大力实施和谐发展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实现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客观需要。要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治理、融合、绩效、沟通机制,推进中央企业模范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表率,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做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表率。
“十二五”时期,我们在大力实施好“五大战略”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实现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提供持续的动力、体制和组织“三大保障”。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强大动力,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具有活力的经营机制。加快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不断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增强监管有效性。坚持把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作为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体制保障,建立健全国资监管快速反应、协同有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组织体系、法规体系和责任体系。整合监管资源,加强监管协同,增强监管的前瞻性、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持力度,探索完善分类监管和分类考核。
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把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独特优势作为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组织保障,建立健全企业党建创先争优、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机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战斗力。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的有效途径。加强“四好”领导班子建设,推进以惩防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会共青团等群团工作和职工队伍建设。
(文章摘自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文章不能开门见山,好比把珍珠丢进沧海,让泥水冲掉了金沙,多么可惜!——邓拓
精彩点评
这是王勇同志在2011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讲话的部分内容。
讲话稿中,对文眼的设计和运用十分典型而深刻。
讲话准确把握发展大势,站位全局,着眼未来,响亮提出了围绕“一大目标”,实施“五大战略”,加强“三大保障”的“一五三”总体思路。“一五三”总体思路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有很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科学性,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全符合中央企业实际,是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对中央企业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一五三”总体思路观点鲜明,高度凝练,简单好记,正是通篇讲话稿的文眼。文章精辟分析了“一五三”提出的形势背景,深刻阐述了“一五三”的主要内涵,部署了2011年推进“一五三”总体思路的八项工作。全文沿着“一五三”这条“红线”,层次结构清晰明了,富有吸引力、感召力和震撼力。
正是由于“一五三”总体思路的文眼提得好,目前这一战略方针已经根植在中央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深处,成为各大央企的自觉行动,必将在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历史进程中,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一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意义,是由它的中心思想的深度和社会意义所决定的。——【法国】齐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