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闭门造车
核心提示
“闭门造车”反映在写作上就是一种不良文风,战略写手必须充分认识闭门造车写作的危害性,自觉增强写作的责任意识,敞开写作大门,写什么学习什么,写什么熟悉什么,使文章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色,具有实用性、指导性、操作性,让领导满意、受众叫好。
一切都应取之于生活,而不是用无谓的幻想臆造出来的。——【俄国】果戈理
顾名思义,“闭门造车”就是指关起门来造车。这种形为既脱离实际,也不吸取别人经验,一味地凭想象办事,最终导致一事无成直至失败。
闭门造车,说到底是一种不良文风,具体表现形式为:脱离实际,泛泛而谈;套话连篇,官样文章;凭空想象,主观臆造;生造概念,词句离奇;添枝加叶,离题万里;照抄照搬,移花接木;言不由衷,文过饰非;堆砌辞藻,夸大其词……对此,早在1942年毛泽东同志《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列举八股文的八大罪状,“罪状之首”——“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就直指“闭门造车”。
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历来都十分重视文风建设。毛泽东同志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他认为党八股式的文章“害人不浅”,甚至“流毒全党,妨害革命”,“是要害党害国的”,“传播出去,祸国殃民”,号召人们对其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之势。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并率先垂范开短会,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江泽民同志也是一再强调要纠正不良文风。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求“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习近平同志指出:“文风不正,危害极大。它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执政成效……也降低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可以说,一切不良文风都是不符合党的性质、宗旨的,都是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相背离的。”他要求全社会“大力纠正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
作为战略写手,必须克服闭门造车的不良文风,养成正确的写作习惯,写出符合时代需要、符合单位实际的文章,写出对社会、对单位有针对性、指导性的优秀作品,起到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凝聚人的作用。
自觉增强写作的责任意识。文风体现党风和社会风气。作为写手决不能孤立地看待自己所写的文章,要从大到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小到服务于单位的全局看待自己的写作,高标准严要求,增强写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克服浮躁心理,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树立良好的学风文风,自觉杜绝闭门造车。
写什么必须熟悉什么。众所周知,盲人摸象的故事很滑稽。其实,如果我们对写作的东西不熟悉,甚至根本不了解而凭空想象,写出来的东西也必然会产生与盲人摸象一样的结果。写手们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刚到一个单位,即使你有再高的水平,也无法为单位领导写出好的文稿。原因很简单,你对单位不熟悉。因此,在写某个方面的文章之前,一定不要急于动手,而要多方面全面熟悉相关情况,尽量多地获取相关信息,收集相关素材,做到对涉及的内容烂熟于心、成竹在胸。对于不熟悉的范围和领域,必须深入进去,调研了解第一手资料。写军事报道,就要学习军事常识,要走进军营,了解军人生活;写人物就要熟知人物及人物环境,走进人物的心里;写一个单位,就要深入到这个单位,作全方位了解。同时,不仅要熟悉本单位、本领域的情况,而且还要熟悉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如果缺乏对社会实践及其鲜活事例的深入调查和准确把握,瞎编乱造,或生搬硬抄其他材料,或简单机械地重复领导过去的讲话,写出来的尽是官话、套话,就会显得十分生硬干瘪,枯燥乏味,读来味同嚼蜡,听来令人生厌,文章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杜绝“闭门造车”,倡导“开门写稿”。影视剧在公开上映之前进行严格的内容审查,为的是确保维护法律的基本秩序、国家安全、社会道德、公共道德等。文章要避免“闭门造车”,必须“开门写稿”。在不涉及保密的前提下,整个过程都要尽可能多地与有关人员或部门一起探讨研究,倾听多方面的意见建议。看是否充分依据事实,确保具有针对性;表达概念是否准确,确保不混淆不模糊;判断是否准确,确保不主观武断;推理是否准确,确保合乎逻辑、不悖常理;文字是否生动活泼,确保不呆板、不死搬硬套;用词是否朴实,确保不故作深奥、装腔作势;全文是否言简意赅,确保不离题万里、海阔天空……要反复修改核对,千万不能怕麻烦。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观众,写文章做演说难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文风认为,文章有无价值,就是看能不能反映客观世界。文章的思想内容是观点和“材料”两个因素的统一。我们避免闭门造车,就是要坚持做到材料从客观实际中来,观点是从对材料进行抽象、概括、分析、归纳中来,使文章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色,具有实用性、指导性、操作性,让领导满意、受众叫好。
滥造新词不过是补救自己的低能的一个可怜的办法。——【法国】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