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进去,吐得出来

吃得进去,吐得出来

核心提示

吃得进去、吐得出来,是一种学习力、思想力,更是一种创作力。既要深刻认识“吃进去”的重要性,又要高度重视“吐出来”的创新性。我们必须学会“拿来主义”,善于借事例、借典故、借名言、借观点,做到融会贯通、厚积薄发、推陈出新,达到先“积”后“化”再“吐出来”、活学活用、出神入化的境界。吃得进去是知识,吐得出来是本领。对借助信息技术,把写文章当做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料和范文,再进行简单拼盘的做法,则要坚决反对。

标新立异是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要有新鲜的见解,也要追求不同于别人的更好表达方式,形成自己的风格。——王梦奎

研究显示,技术领域的创新一般是20%的发明加80%的优化。创作过程虽然没有这样精确的统计,但早有“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的说法。这就告诉人们,文章创作与技术创新一样,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平地起高楼,方方面面都必须完全是新的,都要原创,而是在学习、借鉴、吸收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对于以写作为主业的战略写手来说,练就“吃得进去、吐得出来”的功夫,掌握优化重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巧至关重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学习借鉴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前人不仅在理论上早有清醒认识,实践上也有丰富经验,像《佩文韵府》就是专门供初学写作者临模借鉴的。

毫无疑问,在“吃”和“吐”的关系上,吃是前提和基础,只有广泛涉猎、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吃”进事例,学习积累能说明深刻道理的典型事例,可以是名人的,也可以是普通人的;“吃”进典故,学习掌握大量的历史、寓言、文学、成语、故事、传说等典故;“吃”进名言,学习储备丰富的名人名言、诗文警句;“吃”进观点,学习借鉴好文章中的思想、理论、观点、大意,经过加工创造,推陈出新,吐起来才会源源不断,层出不穷。纵观古今中外,哪一个在写作上有所建树的人,不是“读破万卷书”才“下笔如有神”的呢?我们在读书看报时,经常会因作品立意的高远、布局的精当、文字的隽永让我们印象深刻,字、词、句、段、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等的有机组合使我们被深深吸引,如果我们处处注意留心,细心把玩体会,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则必然会“开卷有益”,终生受用。

如果说“吃”的时候是要以量取胜的话,“吐”的时候则是以质为高,吐得巧妙,吐得流畅,吐得恰如其分,才称得上成功。不知变化,以拷贝为生,以复制为能,生搬硬套,吃得再多也不过是“寻章摘句老雕虫”。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现在有些人写文章就是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料和范文做拼盘,文章没有特色,不结合实际,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废话。完全不分场合、不看情形、不思语境、不问身份、不辨对象,其吐出来的文字,实则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轻则受人诟病,重则因侵犯知识产权被人诉讼。

在“吃得进去”上面舍得下苦功,花大力气自不待言,在“吐得出来”上也要深得其中三昧,练就独门绝技。

黄鹤楼是与滕王阁、岳阳楼、阅江楼并列的江南四大名楼,前往吟诗作赋以展才情是历代墨客骚人的雅兴,但自从唐朝崔颢题写《黄鹤楼》一诗后,没有人敢轻易动笔了。据严羽《沧浪诗话》评价:“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对崔颢的这首诗,诗仙李白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爱恨交加之情溢于言表,最终摹学此诗创作了《登金陵凤凰台》。这种借鉴学习的成功,得益于形变而神不变。尽管文章的对象、背景等变换了,但对其成功的立意、独特的风格等进行大胆借鉴,有机重组。巴金也深谙此理,他的代表作《家》、《春》、《秋》就深受《红楼梦》影响,成为借鉴《红楼梦》并成功的名作。鲁迅的《狂人日记》、曹禺的《雷雨》等,也有当年俄国作家作品的影子。

在文人墨客中,陆游的挚爱梅花是出了名的,甚至产生过“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的幻想,其《卜算子·咏梅》便是咏梅名篇,广受人们称赞。1961年12月,毛泽东同志“反其意而用之”,创作出《卜算子·咏梅》,一时成为诗坛佳话、咏梅诗作的新高峰。同样的体裁,同样的咏叹对象,毛泽东同志的咏梅诗为什么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靠的就是一种神变而形不变的功夫。这种借鉴学习是吸收文章布局结构、章法句式、语言文字等方面的有益成分,对立意、主题等重构再造。

一生中积累了成千上万张卡片,做报告、写文章、研究历史,都可以很快地找到所需的资料。——狄枚

《愚公移山》是出自《列子·汤问》的神话故事,毛泽东同志将其进行全面改造作为党的“七大”闭幕词主题,从此,愚公移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坚忍不拔、不懈奋斗精神的代名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全文仅有88个字,却一举推翻了1000多年以来“孟尝君能得士”的成见,明确提出延揽人才应从政治大局着眼的鲜明主张,收到了片言扛鼎、字字警策的奇效,成为千古名篇。这是神形皆变再创新的借鉴,收到了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的奇效。这种大师级的功夫,作为写手应用心体会,致力实践。

吃得进去、吐得出来,是一种学习能力,是一种辨别能力,更是一种创新能力,对战略写手来说,这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基本功,需笃信之,恒行之,深悟之。

正确的观点从客观实际中来。我们要把正确的观点传达出来的时候,也是离不开材料的。——施东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