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就是做产品
核心提示
凡产品必须适应用户需求,用户喜爱产品才有价值。文章亦是产品,战略写手所写之文章,主要为领导服务,领导就是用户,战略写手必须把领导的满意和其他受众的认可作为文章是否成功、是否有价值的根本标准。为领导写文章,要求高、难度大,因此,必须把每一篇文章都当做精品来做,精耕细作、精雕细琢、精打细磨。
胸有成竹才能出口成章,找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源于实践才能指导实一践。——习近平
产品必须适应用户需求,产品只有满足用户需要才有价值。写文章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做产品,在做精神产品,写手所做文章的第一用户是领导,领导满意文章才有价值;第二是除领导之外的其他受众,他们的认可也是文章体现价值的重要部分。
产品有价值和使用价值,首先要有用,追求用户满意。用户满意不满意,就是衡量产品有没有价值的根本标准。战略写手的文章是为单位领导和特定受众服务的,必须把领导和其他受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文章价值的根本标准。
古人讲:“经天纬地,谓之文。”“圣人不作无用文章,其论道则为有德之言,其论事则为有见之言,其叙述歌咏则为有益世教之言。”说的是文章要经世致用。关于文章的标准问题,古人曰:“文章有八要:简、切、明、尽、正、大、温、雅。”即写文章要做到简洁、切实、明确、完善、正确、大气、温和、文雅,值得借鉴。这只是构成一篇好文章的基本要素,具体到为领导所写的文章,除了具备这些基本要素之外,还必须满足不同领导的不同要求。
要按客户需求研制产品。对于战略写手而言,要使自己的文章有价值,自己的工作得到认可,首要的是要按照领导的意图、要求来写,要以领导的意图为主线,不断完善领导的思路和举措,做到系统化、科学化,切不可自作聪明,越俎代庖,完全不考虑领导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
所做的产品质量要精。战略写手只有全身心投入,把每一篇文章都当成精品来做,精雕细琢,不断完善,最终将文章打磨成近乎完美、没有瑕疵的艺术品。纵览古今中外,好文章都是千锤百炼形成的。司马迁的《史记》花费19年,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耗时11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历经19年,均经过无数次修改,才成为传世之作。《吕氏春秋》成书后,悬之国门,千金不能易一字。鲁迅先生说,写好文章以后,多看两遍,尽量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除,也就可以了,不能苛求,不能以词害义。前人这种反复推敲、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效法。“任仲平”的文章是人民日报的一个品牌,也是不断修改、打磨而成的。人们评价说:阅读任仲平的作品,行文之中,落笔之间,处处有排山倒海之感,时时有泰山压顶之势。获得2007年度中国新闻奖的《走好全国一盘棋》,初稿4万多字,改了14稿;获得2006年度中国新闻奖的《长征,迎着民族复兴的曙光》,初稿1万多字,所收集各种资料三四万字,修改了11稿。
产品要注重创新。没有两个产品是一模一样的。战略写手所写的每一篇文章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文章创新,在思想观点、谋篇布局、语言运用等方面不断创新,体现个性化、差异化,根据领导的需要“量体裁衣”、“量身定制”,这样的文章才是好产品,才拥有极高的价值,才会受“用户”追捧。批量制造、流水线作业,是不适合战略写手写作的,只有把产品都当作“限量版”或者“唯一版”来做,提高文章的技术含量、可读性和附加值,根据需要进行创新,战略写手才能真正写出战略产品。
当然,酒香也怕巷子深。产品要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可,不光要质量好,也要推广好、宣传好,才能逐步被消费者认识、使用,最终赢得市场。好文章要得到领导认可、受众欢迎,文章要写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得善于与领导沟通交流、向其推广宣传。在写作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与领导多沟通、多交流,把握领导意图,在主要观点上达成共识;有时真理掌握在自己手中,暂时未被领导认可,可以与领导进行研究探讨,把意图给领导讲透,征得领导同意;有时还要征求其他领导和基层单位的意见,通过各种形式获得不同的反馈意见,反复研究,反复修改,反复完善,最终得到包括领导在内的各方面的高度认可。
写文章就是做产品,做领导认可、受众喜欢的产品,做无可挑剔、完美无缺的精品,做世人称赞、流芳百世的名品。只有把所做的每个产品都做成了精品、名品,文章就会形成品牌,就会产生影响力,赢得领导的赞赏和信任,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和尊重。
写文章的本领,在于把复杂的事情写得简单明了,不在于把简单的问题说得复杂。——王梦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