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成功的“快车道”
核心提示
成功要趁早,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学会写文章,是加快成长的有效选择,是步入成功的快车道。这是因为,学习写文章能较快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较快地把握到发展机会,能较快地适应新岗位的需要。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三国】曹丕
成名要趁早,这是当年张爱玲的感慨。
趁早成功,这是当今大部分人的追求,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统计显示,过去的作家,大部分三十多岁初露头角,四五十岁才会步入创作旺盛期。现在十多岁出书、二十多岁出名、三十多岁著作等身的作家不在少数。文坛如此,其他领域也类似,成才年轻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要早成长,快成功,就得提高成才速度,找出成功的捷径。
学会写文章,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是加快成长的有效选择,是步入成功的快车道。
学会写文章,可以较快地成就事业,有其内在的必然性。这种快,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能较快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②能较快地把握到发展机会。③能较快地适应新岗位的需要。
有过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观察、酝酿、构思、起草、修改、成稿,是每一篇文章的基本流程。每一个过程都会对人的能力素质提出要求,每一个过程的成功跨越都会对人的能力素质有所提升,文章的形成过程就是对人的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检阅和有效提升的过程。试想,如果不对工作生活现象留心观察,敏锐地觉察到其中的变化、差异,就不会触动灵感,酝酿创作,而这就对人的观察思考能力提出了要求。处处做有心人,有主见、勤思考的素质是成功者必备的。要完成好文章的构思、起草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文字表达能力,而是由实践到认识甚至上升到理论的复杂过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系统升华。文章选题立意的确定,篇章结构的安排,无不体现了作者的理论修养、知识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文章的修改定稿,不仅能最终反映人的综合素质,而且能清楚地反映作者的生活、工作态度。责任心强、精益求精的人,对自己的作品反复修改,追求至臻;反之则是应付了事,对付过关。可见,写作的过程就是认识深化、思考系统、表达清晰的过程,更是引导我们思想进入新境界,能力达到新高度的过程。学习写文章,是提升能力的“增速器”。
王梦奎同志曾指出,写文章绝不只是少数以文章写作为职业的人的事。一个在职场中奋斗的人,如果学会了写文章,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干会写,就能较快地得到同事称赞、领导认可,有助于事业发展。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如果学会了写文章,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及时有效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总结出来,准确生动地用文字表述,让同行认可,让更多人知晓,不仅对自己的事业成功大有帮助,也会增加人们对其研究领域的关注,促进事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普通职场人士需要学会写文章,从事专业研究的人员也要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学会写文章,是发现机会、捕捉机会的“探测器”。
写文章从根本上说,是对学习和应用能力的综合检验。会写文章、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人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好的应用能力。具有这种潜质的人无疑能适应多种岗位需要,能较快适应新的岗位。进行多岗位锻炼,既是党对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也是加快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学会写文章,打好文字功底基础,是适应多岗位工作的重要前提,是较快成才的基本要求。
成才有快慢,路径有曲直。学会写文章,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是加快成长的有效选择,是步入成功的快车道。而拥有战略思维、善于驾驭全局、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战略写手则可以步入“快车道”中的“快车道”。这一点,希望有心者识之,有志者行之。
永远不敢动笔,就永远摸不着门儿。——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