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章的主人
核心提示
语言文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位知性成熟的战略写手,其作品往往会被评头论足也实在是平常不过的事情,关键是要有自己的“主心骨”,要做文章的“主宰”。“做文章的主人”,要求我们在个性特征上自有主见、行文表达上坚持“用户至上”、文稿撰写上做到自主创新。
每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群体组织当中,周围人们的意见和看法对自己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很多时候对自己有启发和帮助作用,但也会动摇自己的决心、意志和想法。
“做文章的主人”,强调写手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心骨”,要做文章的“主宰”。换言之,就是“谁执笔,谁负责;谁执笔,谁说了算”,是战略写手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
有一个关于“驴骑人”的故事,说的是爷孙俩买了一头驴往家走,爷爷看孙子小,就让孙子骑在驴身上,走着走着,有人说这孙子不懂孝敬;孙子听了后就让爷爷骑着驴走,此时又有人指责爷爷不疼孙子;怎么办?爷孙俩干脆都不骑了,牵着驴走;可又有人笑话他们放着好好的驴不骑,是俩傻瓜;听到这话,爷孙俩都骑在了驴身上,可还是有人说,这俩人心真狠呀,存心想把驴累死;最后,没办法了,爷孙俩把驴的四蹄绑起来抬着走了。祖孙俩由于缺少主见,在别人的多次牵引下落得个尴尬与愚昧、被人奚落的下场。
现在看来这个故事有点太不可思议了,但却散发着智慧的火花和哲理的闪光: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是这样,要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不然再多的学识也只会变成空壳,变得毫无价值,甚或作茧自缚。作为一个具有战略思维的写手,谁都不会漠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人的意见往往也是我们自己行为的镜子,我们总是在别人的目光中调校着自己的人生坐标。可是,当我们认准并决心要实现这个目标时,就不能完全被别人的看法左右自己的行动,如果缺乏主见,我们的文章就会无所适从,杂乱无章。
对于一切写作,我只喜欢一个人用他的血写出来的东西。——【德国】尼采
一字不可易,易则损文笔。——【古希腊】荷马
我们说,自以为是、刚愎自用是愚蠢;唯唯诺诺、随波逐流是窝囊。纵观中外历史,大凡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人有主见,处事敢决断。胆小怕事的“鸵鸟人”和人云亦云的“鹦鹉人”永远都不会成功。
作为一名写手,个人生命意识的觉醒是立身之本。“做文章的主人”,要求我们在个性特征上自有主见、行文表达上坚持“用户至上”、文稿撰写上做到自主创新。首先要拥有真知灼见才谈得上自有主见,其次对别人的意见要有扬弃的观点,不能人云亦云,要善辩来自不同的声音,最终能坚守自己的观点,创造性地吸收外界精华,使文章“丰满俊俏”。
语言文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品往往会被好为人师者评头论足,也实在是平常不过的事情。作为一位知性成熟的战略写手,一方面要拥有主见,坚持主见。对于真理的东西,无论事情发展到什么地步,自己对文章的主观思路要始终起着引领作用。真正切合实际又能赢得领导赞赏、“用户”认同的文章观点和内容,一般就可以不为任何是非所动,坚守不渝,不必随意删改。另一方面应虚怀若谷,海纳百川。采纳好的意见和建议,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谋篇布局该修正就应修正,断章辞令该完善就完善。但是明确的主题思想是不变的,宗旨是不变的,变的只是达到目的过程和方法。
文章,说到底,是一种表达的艺术,但还要看是表达自己,还是替“别人”表达。战略写手是专为领导及单位撰写重要文字材料的专业研究人员,工作具有潜隐性,往往是在替领导、替单位“说话”。
写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把自己的心血与汗水、时间与精力渗透于字里行间,默默无闻。这一方面需要战略写手具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另一方面,还需要战略写手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的角色定位,或是站在领导的角度,或是站在单位的立场去构思立意和行文表达。不可刚愎自用,切忌自以为是,杜绝闭门造车。只有文章的“用户”满意,受众认同度高,工作指导性强,你才称得上是文章的“好主人”。
做文章的主人,一个更为重要的体现是内容上的自主创新。
“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是金代王若虚的感悟:写文章能够独创才是宝贵的,像僧尼接受师傅的袈裟和饭钵一样完全承袭前人,难道算是自己的作品?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只有继承而无创新,就不可能是真正的继承。事物的变化、社会的变迁如此,文章写作也是这样。所以,古往今来一切为学之士,无不主张创新而反对一味因袭前人。
尼采说过,“对于一切写作,我只喜欢一个人用他的血写出来的东西”。笔为心智之舌,所以我们讲,以自己的语言表达“主人”的意图,坚持文章写作上的自主创新,这才是战略写手应有的风范。
作品是心灵的精华。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德国】叔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