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当作“领导”

把自己当作“领导”

核心提示

战略写手在为领导起草文稿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一次次与领导的心灵对话,甚至是一次次对领导角色的扮演。必须明白,为领导所准备的文稿几乎如同从领导自己头脑里所想的、从领导自己嘴里所说的。如果不能设身处地从领导的角度来思考、来组织文字,不能暂时忘却自己,那就不可能写出领导所想所说的话。因此,在为领导起草文稿时,必须把自己想象成领导,身临其境地想想领导该说什么、怎么说。

某单位领导曾经对其写材料的同志说:“小X,你别站着,你来坐我站着,这时候你不是秘书,你就是总经理,你要想想作为总经理这个话该怎么说。”这个故事一方面说明了这位领导的平易近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就是战略写手在起草材料时,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纯粹的写手,而要把自己当成“领导”,设身处地用领导的思维、语言和习惯来思考该怎么说。这就好比演员,好演员必须是演谁就像谁,演皇帝就像皇帝,演大臣就像大臣,否则永远入不了戏,观众看着是假的。

战略写手在写作过程中,要想把自己当作“领导”,就得要有领导的战略眼光,有领导的政治智慧,有领导的思维方式,有领导的理论高度,有领导的表达习惯。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站在领导的立场、位置来思考,用领导的口吻来写。始终从领导的角度来考虑话该怎么说,而不是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文章才能符合领导的身份。譬如,如果是在为总经理写材料,那在起草材料的时候就要把自己当做是“总经理”,用总经理的身份、习惯、口吻、风格来说;如果是为省长写材料,那么就要把自己当成是“省长”,想想作为省长该怎么说。

(2)必须有意识地思考作为领导所应具有的心理、习惯、思维和表达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领导,准确把握领导的思维、心理和语言习惯,这样才能做到与领导的想法相一致。

讲稿不仅要写得漂亮,更重要的是听起来要像出自我的口吻。——【美国】艾森豪威尔

(3)必须忘我投入,找到“在场”的感觉。要完全融入其中,暂时忘掉自己的存在,要时刻把自己想成“领导”,以领导的身份在给别人讲话或作汇报。领导的身份、地位要求讲什么就写什么,完全视同己出。总之,战略写手只有做到自己就是“领导”,才能尽快进入角色,才可能写出得体的话。

战略写手要想把自己当作“领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战略写手本身并没有经历过领导的很多工作和事件,俗话说“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必须亲口尝一尝”,这种经历的缺乏导致战略写手在起草材料的过程中往往写不到位,写不出领导该说的话。其次,战略写手较之领导,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一般来讲,领导掌握的信息量大、及时,而战略写手则相对较少、滞后。再次,战略写手对领导不一定完全了解。由于各种原因,战略写手与领导沟通、交流的时间、机会并不多,对领导的认识有限,这给扮演好领导的角色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另外,从能力素质上说,战略写手与领导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领导都非常出色,视野、眼界、思维往往都很开阔,能力、素质都很强,经验非常丰富,战略写手要想能达到领导的高度去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一大挑战。因此,尽管由于工作原因,战略写手在起草材料过程中必须要充当“领导”的角色,但能不能演好,关键还得看战略写手自己。如果领导的角色演好了,文章就成功了;领导的角色演砸了,文章也必然失败。

我们的许多同志,在写文章的时候,十分爱好党八股,不生动,不形象,使人看了头痛。——毛泽东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尽管战略写手要把自己当作“领导”面临很多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无法实现。实际上,只要我们当个有心人,平时多努力、多领会、多揣摩,还是能够在材料起草工作中把“领导”这个角色演好的。要做到这一点:①尽量研究熟悉领导的业务工作,不当门外汉。领导的工作性质、工作范围,涉及的业务知识、业务活动,必须尽可能地去学习、了解、掌握,业务不熟悉、不精通,就无法说出内行话,更不可能说出具有领导那样水准的话。②注意领会、把握领导说话的语气、风格、气度。多了解领导平时想问题、做事情、讲话的方式、方法与特点,想想遇到一件事作为领导会去怎么思考、怎么部署、怎么解决,经常揣摩、领会,慢慢地离领导的想法、心理就会越来越近。③经常学习领会中央及上级精神,掌握最新政策,增强大局意识、战略思维能力,与领导的思想、认识拉近距离。④想方设法丰富自己的阅历。尽可能地争取参加各种重要会议,认真学习领会领导讲话精神,提高认识,拓宽视野,拓展思维,提升能力,增强政治智慧;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多接地气,多汲取新鲜经验。

把自己当作“领导”,对战略写手而言,既是一种信任、一种荣耀,同时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要求,一种力量。只有把工作做好,把材料写好,把这个最高的、临时性的角色扮演好,才对得起这份厚重的信任与崇高的荣耀。

当我们写文章的时候,总是以为自己的道理是对的,要使人家相信,要说服党和人民群众。——胡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