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也是生产力

好文章也是生产力

核心提示

科技是生产力,好的文章也是生产力。孔子的《论语》,道尽了儒家学说的精华;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成为了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书;孙武的《孙子兵法》,被不少军事家作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好文章,像灯塔,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像宝库,源源不断为人们提供精神力量;像清泉,世世代代滋养着人们的心田;像美的化身,带给人们无穷的享受。

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溃。——【南北朝】刘勰

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毛泽东同志积极思考中国的未来,写下了许多重要文章,与敌人进行“笔战”,开辟了在枪林弹雨的战场用文章指挥中国革命的另一场战争。他的一系列文章,如号角,激励着全党全国人民奋勇前进;似利剑,直刺敌人心脏,令敌人闻风丧胆;像灯塔,引导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伟大思想,指出了中国革命必须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6年3月)一文中,一针见血明确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把共产党的策略由“反蒋抗日”转变为“逼蒋抗日”,直接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挽救了民族、挽救了国家。1948年12月,毛泽东同志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要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有力地推动了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1948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以新华社记者名义撰写了《动员一切力量,歼灭可能向石家庄进扰之敌》的评论,揭露国民党部队意欲偷袭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的阴谋。文章在新华社电台播出后,国民党高级将领傅作义见他们的阴谋已经败露,生怕遭受埋伏,偷偷将刚刚开拔出去的部队撤回,一场即将发生的恶战就这样避免了。真可谓一人之雄作,强于百万之师。

1955年,周恩来同志在万隆会议上义正词严,慷慨陈词,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发表声明,不仅团结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挫败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保障了会议的成功举行,而且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赢得了世界人民崇高的赞誉。

鲁迅原来是学医的。在日本留学期间,一次看电影时,看到中国人给俄国人当侦探被砍头,而围观的中国人却叫好的镜头强烈刺激了他。这使他认识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健壮,也只能作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或看客。于是鲁迅弃医从文,提倡新文化运动,发表文章,以此来唤醒国民。此后,他的《呐喊》、《彷徨》等一系列文章像匕首、像投枪一样刺向了敌人的心脏,像战鼓、像号角一样鼓舞了国民的斗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生力军的作用。

西汉初年,社会经济一片凋敝,米价昂贵,物资匮乏,连天子出行都没有四匹同色的马驾车,将相只能乘牛车。但商贾、地主侵夺农民财产,广大农民因破产而纷纷流入城市,成为无业游民,官僚、商贾的淫侈之风也日益增长,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不利于西汉封建政权的巩固。贾谊面对这种严重的社会危机,就向汉文帝上了《论积贮疏》这份奏疏,建议重视农业生产,以增加积贮。汉文帝采纳他的建议,下令鼓励农业生产,这对恢复经济、巩固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起到了积极作用。

《共产党宣言》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好文章揭示了客观规律,承载着先进思想,指出了正确方法,澄清了错误认识,蕴含着无穷魅力,吸引着人们去思考,去品味,去学习;给人们以启迪,以帮助,以升华。好文章像灯塔,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像宝库,源源不断为人们提供精神力量;像清泉,世世代代滋养着人们的心田;像美的化身,带给人们无穷的享受。

科技是生产力,好文章也是生产力!

要内容有分量,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使人读了有所得,甚至点头称叹。——张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