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基层汲取营养

到基层汲取营养

核心提示

基层就是各种组织中最低的一层,就是人民群众,就是火热的生产工作第一线。基层是人类思想的源泉,是一切财富的发源地。社会发展了,信息时代到来了,但都代替不了亲临现场、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只有在基层,心里才有时代、才有群众、才有感动。写手特别是战略写手必须深深扎根于基层,接地气、长灵气、添生气、增才气,才能汲取优良成长基因,写出好文章。

应当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使我们的思想和文字体现时代要求,能够解决问题。——习近平

写手特别是战略写手到基层可以汲取到什么营养,2011年开始的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最好的回答:基层有最美丽的风景,有最朴实的群体,有最感人的故事,有最客观的事实,有最火热的实践,有最鲜活的素材。

这些营养都蕴含在基层,只有深深植根其中,才能充分吸收帮助成长。有一位记者深入基层后,饱尝养分,受益匪浅,得出“不接地气,就没有灵气;不接地气,就没有生气”的切身体验。

社会是生动的大课堂,到基层汲取社会营养。沉下去才能了解详情,到基层才能感知民意。在中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之时,战略写手必须要更多地下基层、进车间、到班组、入村户,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心灵感受民生,对民情、社情、国情有更多、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才能作出更好、更准确、更有根据的判断。在贴近群众中,充分了解百姓关切,了解百姓生活条件、生存状态,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对群众饱含真情,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从一般中发现特殊,从平凡中发现非凡,从普通小事中折射出带全局性的大问题。

战略写手带着对社会的准确把握、对生活的真情感受、对群众的心灵感触,就能把握改革发展的关键点、抓住人民群众的关注点、找准服务群众的着力点,实现决策主张与人民心声的统一,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的统一,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真实可信、生动鲜活的语言,言简意赅地去写材料,反映人民心声,回应群众呼声,激荡时代鼓声,文字材料就会产生推进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到基层汲取群众智慧。战略写手经常深入基层,就能把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智慧成果化作材料的源头活水,作为补脑、活脑、富脑的“脑白金”,从群众朴素的话语中提炼闪光的思想,从群众的首创精神中掘取驱动的元素,从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探寻开阔思路的钥匙,使写作不断推陈出新、有所突破。战略写手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深度接触,真心诚意问策于民、问计于民,就是集思广益、汲取群众智慧的过程。思想获得了根基,思考长上了翅膀,写作就会思路清晰,下笔就会自然流畅。凝聚着群众聪明才智的文字材料,一定会精彩纷呈;表达群众心声的领导讲话,必然会得到积极回应。

语言来源于生活,到基层汲取语言营养。现在的战略写手大多都是高学历者,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但是,还必须不断到群众中汲取语言营养,这是战略写手保持语言鲜活生动、与时俱进的源泉。

语言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民。将“活人的唇舌”作为语言的源泉,正是现代汉语的根本和源泉所在。鲁迅曾说:“名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名言,往往有些名言出于野老村夫之口。”可以说,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语言营养,就会使文字更具穿透力和传播性,产生无法替代的效果。毛泽东同志指出学习语言的三条途径,第一条就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

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决不能成为准确、鲜明、生动的文章。——王力

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朴素自然、通俗易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语言。尤其是那些口头禅、顺口溜、打油诗、歇后语、谚语、俗语等,平易自然,清新活泼,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既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又深入浅出、富有哲理,也体现了质朴、幽默、乐观、风趣的特点。如“偷鸡不成蚀把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树倒众猴散”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人民群众的语言也在与时俱进,如“耗子给猫当三陪——挣钱不要命了”、“老母猪戴口罩——还挺重视这张老脸”等。在新型网络时代,许多鲜活的语言,更是首先流行于普通网民,如“拍砖”、“注水”等。赵本山的小品,30年来之所以长盛不衰,受到热捧和喜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既巧妙组合运用群众语言,又紧贴生活、紧贴时代,不胜枚举。像“忽悠”,本来是东北当地方言,在赵本山、范伟小品中所表达的意思,精准独到,让人心领神会,其他任何词语似乎无法替代。“忽悠”现已广为流传,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流行语,这就是群众语言的魅力。

毛泽东同志既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的积极倡导者,也是模范践行者。他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规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即使一个文盲士兵也知道该怎么遵守,妇孺皆知其含义;在延安时期,面对敌人的封锁,简朴一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调动了军民的积极性;当时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可谓是文艺“大腕”云集,但他没有引经据典、高谈阔论,只一个最通俗的“二为”,就明确了沿用至今指导我国文学艺术发展的方针。

只坐在办公室里看资料,在电脑上查资料,到会议上要资料,不到基层汲取营养,只能写出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文章,与社会严重脱节、与群众格格不入。这样的文章,哪怕语言再美,文笔再好,也只能是被人嚼过的馍,倒人胃口,令人生厌;像一朵人造鲜花,既没有活力,也没有生命力。

基层是最富饶的沃土,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战略写手要深深扎根于基层,这样才能写出有灵气、有生气、有才气的好文章。

应当学会不用书本上的公式而用为群众事业而奋斗的战士们的语言来和群众讲话。——【保加利亚】季米特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