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生态学的研究原则

二、媒介生态学的研究原则

(一)整体优化原则

媒介生态系统具有“自然的有机整体性”。“这一领域的特点是不仅把传播作为其研究主题,而且把注意力转向与传播有关的整个领域。”媒介生态学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活力、饱含生机、拥有自己的意志和情感的有机整体。当然,那也是一个神秘和充满魅力、让人尊敬又令人畏惧的媒介生态领域。平时,媒介似乎有点散漫,甚至有点各自为政,然而一旦面临危机,它们就会立即形成具有整体特征的一座堡垒、一道长城,充满斗志和激情。“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说的是不经约束的部分之和会小于整体,但也要认识到优化组合的部分也可能等于或大于整体。整体与部分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但并非不可分割,只要依据分割同一性、同质性、科学性的原则进行分析完全可以再现整体性。因此,不论是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还是从媒介管理学或传播学的角度都应该用系统论和整体论的观念来研究媒介生态,强调媒介的信息传播、经营管理与社会系统的生态需求保持协调一致、和谐融洽,既有利于人类的物质文明,也有利于人类的精神文明,使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效益达到最佳。

(二)互动共进原则

作为绿色生态研究的媒介生态学,主张人与媒介、媒介与媒介、媒介与社会、社会与环境之间和谐协调、互动互助、共进共演、携手并进。恩格斯早就对人类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提出过质疑:“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别的地方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了荒芜不毛之地……”“因此,我们必须在每一步都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绝不同于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个人,——相反,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是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在人类发展历史上,人类对自然的许多胜利都是有代价的,并且代价往往过高,经常是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应该政变观念,科学利用人—媒介—社会—自然之间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保持媒介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有序和动态平衡,寻求建立“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新型“竞合关系”,达到各方的互惠互利和谐共赢。

(三)平衡和谐原则

《礼记·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在媒介生态研究中,遵循平衡和谐原则,关键是更新思想观念,改变思维方式,使崇尚和维护平衡和谐的理念和原则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第一,要从平衡和谐的维度或视野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使其成为学术研究的坐标系和切入点。第二,要将平衡和谐作为一种标准和尺度,将其贯穿于认识和解决“人—媒介—社会—自然”相互关系及其存在问题的过程之中。第三,要深入媒介生态的内在结构,揭示矛盾或系统的均衡性、协调性、互动性、融洽性在媒介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互动规律。第四,要以追求和促进媒介与环境的平衡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建立平衡和谐的媒介生态,一要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和消费差距上保持适度平衡和谐;二要在媒介与媒介之间的权力和资源分配差距上保持适度平衡和谐;三要使“人—媒介—社会—自然”的相互作用具有可持续性;四要在人自身的功能与需求之间保持动态平衡与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把握平衡、和谐的本质内涵以及平衡和不平衡、和谐和不和谐的辩证法,在矛盾和冲突中促进媒介生态的科学发展。

(四)良性循环原则

良性循环原则要求遵循媒介生态系统的信息、物质、能量流动规律,以“循环式食物链”代替“单程式食物链”,以“绿色生态链”和“蓝色生态链”替代“灰色生态链”和“黑色生态链”,以“媒介生态城堡”取代“媒介智能大楼”。

绿色的媒介生态不是静而不动,也不是动而不静。媒介生态系统是一种动态的有机的和具有整体特征的运行机制,它以信息传受和媒介买卖为基点,把不同的人、媒介及其环境联结为一种网状的结构性存在。它不是单纯建立在个体参与的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群体存在及其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它不会只考虑系统生存所必需的经济效益,还会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更深刻的社会关联性,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可以在媒介系统找到自己的需求,每一个媒介也可以在社会系统得到应有的资源,但互动的同时给它们带来的却是信息共享、群体认同、文化整合和整体利益最大化。这是媒介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的重要区别。因此,媒介要生存和发展,除了要保持各种要素之间的和谐平衡之外,还要建立起能使诸种媒介生态资源产生良性循环的机制,从而使媒介生态系统的传播要素之间和资源要素之间能产生持久性的、连续性的、流动性的、有序的良性循环。

(五)适度调控原则

如果要回答是什么力量和机制在决定媒介种群密度和种群增长,自然调节论认为:主要是环境因素、自然天敌、气候因素(外部因素)和个体特性(内部因素)。这四种因素可以使整个生态系统保持某种平衡和循环。与其他生态系统不同,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政策调控等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新媒介、新科技等自然天敌,媒介竞争与媒介重要因素。媒介生态系统作为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具有社会性,单纯依赖自然调节必然产生一系列媒介生态问题,诸如信息爆炸、信息入侵、信息污染、媒介暴政、媒介恐慌、媒介恐怖等。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突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下一代人满足其发展需求的能力”的思想,寻求最佳的媒介生态区域和生态位,不断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合理地适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媒介生态系统的潜力,强化适度调控媒介生态变化趋势的能力,使其始终沿着平衡和谐、良性循环的轨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