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产业,整合共赢

三、延伸产业,整合共赢

在传媒内部,产业链围绕IP附加媒介产品价值仍然是一种较为初级的媒介融合方式,没有脱离媒介行业内部本身的产业范围。在融合转型的发展浪潮中,传统电视媒体在互联网空间寻找破局“药方”就必须跳出媒体产业,以媒介IP产品、媒介平台和媒介服务逆向整合其他产业,线上线下展开跨界合作,获得更多的盈利空间。因此,以电视为代表的传媒业逆向融合,连接延伸产业的跨界融合模式成为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如何在公开、免费的互联网中探索合理的变现模式,构建互利共赢的媒介生态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

(一)延伸产业,跨界融合

媒介产业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拥有自己的产业链条,但同时媒介产业也是众多产业形态中的一环,处于更大的社会系统中。媒介产业链可以与媒介之外的产业链条进行附加整合,在跨界融合中提升各自的品牌影响力。TMT产业是电信(Telecommunication)、媒体(Media)和科技(Technology)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是未来电信、新媒体和互联网科技互相融合的背景下兴起的一个产业名称。如果说以往的电视媒体还在费力寻求“互联网+”所带来的渠道拓展和技术升级,那么未来的电视媒体就应该以积极的姿态在产业融合中主动布局,实现“电视+”战略,整合线上资源与线下实体经济行业,实现媒体产业的逆向发展。例如,“电视+电信”产业以“三网融合”为支持架构,发展IPTV等数字电视、互动电视服务;“电视+其他媒体”之间完成媒体行业内部的资源整合,让广电总局媒体与新兴视听媒体融为一体;“电视+互联网科技”产业中兼收并购浪潮不断,媒体积极构建中介平台,打通线上线下资源,进行产业集群化发展,实现无线联通业务拓展。

近几年,BAT三巨头都分别通过自营或者投资的方式在媒体领域展开布局,其中阿里巴巴集团用跨界连接的思维涉足影视娱乐、音乐、视频、文学和内容分发等媒体领域。电视媒体与其他产业在内容生产与流通、企业品牌、市场营销、产品设计、使用体验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融合,一方面可以达到双向互通,不同产业之间的用户身份融合,双方共享用户流量;另一方面可以共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电视媒体相较于其他产业而言,其本身的公共性和权威性足以支撑它成为更具有说服性的媒体渠道。通过产业集群,可以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二)推动产业链多环节“货币化”,既叫好,又卖座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数字内容付费人群,他们热衷于组建粉丝社群并为其喜欢的数字内容产品打赏、付费,在此过程中完成社会关系的维系并寻求认同与归属感。同时,移动支付技术和业务日趋成熟,无处不在的移动设备正快速代替钱包,改变人们的支付方式。电视媒体也应当在与其他产业的相融中推动产业链多环节的“货币化”,不能再一味地依靠“赔钱赚吆喝”的免费模式拉取用户流量。

电视媒体拥有公共性、宣传性目标的同时也具有经营性,尤其是在“一元体制,二元运作”机制的影响下,电视媒体如何使得产品既叫好,又卖座尤为重要。纵观包括电视业在内的传媒业,在探索变现模式的过程中围绕“产品”“广告”与“服务”,不断拓展产业链外延和价值附加方式,例如,爱奇艺提出的广告、会员付费业务、经纪、打赏、出版、发行、IP授权、游戏、电商的9种变现途径,都是在三大板块的基础上开发出的“货币化”模式。因此,以优质内容为中心进行产品营销、用新技术改变传统广告模式、在内容的基础上叠加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是电视媒体实现盈利的基本思路。结合目前的发展实际,未来电视媒体可能的“货币化”路径包括但不限于:①更智能的信息流广告业务,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推送更精准的广告;②结合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解决内容生产与分发之间的版权与信任问题,用高质量内容设置付费墙;③优质IP的全版权、跨产业运营。在“文学、影视、动漫、游戏”联动的基础上叠加更多的产业机会,如合作建立主题餐厅等;④T20商业模式的迸一步深化不仅可以为线上电商引流,还应与线下实体经济相融开展新零售。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媒体技术和日新月异的传媒业态,电视媒体无须怀念过去的光荣岁月而止步不前,也无须坐立难安而舍本逐末,应当在消融和重建的博弈中找准行业切口,以全新的姿态应对改革转型,电视业的涅巢重生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