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与融媒体对媒介生态的影响

二、媒介融合与融媒体对媒介生态的影响

(一)媒介融合

全球媒介生态正在发生重大改变,麦克卢汉“全球村”的预言已经成为现实。新兴电子技术带来一种新的媒介生态发展趋势——媒介融合。

数字技术“1”“0”的符号将音频、数据、视频进行编码,在电信、计算机和有线电视之间建立起一种共同语言。它打破了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所有信息在数字网中都成为统一的0/1比特流,而无任何区别。语音、数据、音频和视频等各种内容,无论其特性如何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来传输、交换。这就是媒介融合的技术基础。一旦这种共同的语言被建立起来,原先各自相对独立的内容体系便可以开始互相渗透和融通,合作与共享成为新的媒介运作规则。

首先,媒介融合表现为技术与内容传递能力的混合。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为融合提供了前提条件,而网络技术使多媒体工具之间的交叉和集合成为可能。不同媒介之间的整合可能给不同媒介带来更多的内容和技术扩展的机会。

其次,融合对内容及其传播分发的渠道具有高度敏感。融合意味着更多传播方式的出现,内容也随着技术工具的多元而具有多种形态,互联网将在融合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虽然看起来是多种信息和媒介的综合,但是,计算机与互联网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将是革命性的,它将促使其他媒介重新定位自己。

当智能手机和微博等新的媒介工具和载体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引发热效应,“三网融合”一再成为业界与学界研究的热点,我们不再难以理解麦克卢汉20世纪关于“全球村”的预言和判断。今天看来,“全球村”是结果,而媒介融合是必经之路。媒介融合是一种新的现象,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数字技术催生出新的媒介形式,这些新媒介对传播方式的影响将深刻地改变社会文化生活。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促使其他媒介重新定位自己,于是,出现了“电视是否正在消亡”等议题。

“三网融合”是一个现阶段的完美概念,它将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与电信网合并,技术与内容传递能力的扩展与相互延伸、媒介之间的合作与联盟将突破以往技术壁垒的限制。如何在媒介动态发展过程中试图理解和把握媒介融合是当前需要不断探索的议题。

新技术使媒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甚至互相依赖,发展为共生关系。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没有一种媒介具有孤立的意义和存在,任何一种媒介只有在与其他媒介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意义和存在。”事实已然如此,再去以谈论“娱乐至死”的姿态来反对媒介社会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人与机器的关系是固有的共生关系。古今如此,只不过到了电力时代,人们才有机会认识到自己与机器的紧密关系。电力技术是久已存在的人—机关系的一种延伸。20世纪人与机器的关系,和史前人与船或轮子的关系,并非天然地截然不同。有一点差别是这样的:以前的一切技术对人的延伸都是外向的,是部分的和分割的,只有电力技术是总体的和无所不包的。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媒介在形式上的关键词将是集成与人机互动,未来的世界是人与人工智能人共同生存的世界,并且人在很大程度上利用和依赖人工智能。苹果所代表的终端融合,个人虚拟存在的未来即将来临。人类不再孤独,因为已经开始有机器人与人交流了,以后,机器读懂我们脑中的所思所想将不再只是幻想。

(二)融媒体对媒介生态的影响

1.用户成为媒介融合的内源性动力

媒介融合是基于新媒体全新的传播模式而发生的,在此传播模式中,受众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即媒介融合的实施效果将与用户的诉求动力相关。

(1)受众角色逐渐转向网络节点。社会化媒体是以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为基础而产生的生产与交换平台,具有社交与内容生产相结合、用户占主导地位的特征。随着社会化媒体的普及,互联网的转播机制与构成基础日渐发生改变,过去的互联网是以网页承载的内容为基础单元,相较于此,而今的互联网是以人为基础单元,而人存在的形式是网络节点,因此,受众具有用户和网络节点的双重角色。

(2)社交与关系需求成为催化剂。媒介融合是传输渠道的连通,是服务与内容在多个平台和终端的重复,是所有终端与渠道中内容的自由流动和相互激发,是多种服务的相互补充,而在媒介融合过程中,社交扮演着连接器和触发器的角色,用户又是社交活动的主体,例如,微博、微信等是基于用户社交需求而研发的产品,却最终演变成涵盖多种服务产品和内容产品的平台,此类平台定会促成新旧媒体的融合。

2.媒体传播效果评估体系发生变化

社会化媒体是媒体传播的新渠道,是跨平台传播的推动力,因此,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状况应被纳入媒体传播效果评估体系,在此方面,电视媒体的反应速度远超其他传统媒体。调查发现,在国内市场上,电视节目收视率与微博讨论热度成正比例关系,也与微博话题的倾向性有关。需要强调的是,随着屏幕之间界限的日渐模糊,此种电视收视率评估的重心必然会从电视向网络转变。

社会化媒体收视指标不仅改变了传统电视广告投放的风向标,同时也对广告投放的模式、电视经营的模式有所影响。传统的电视收视率仅通过电视反映出来,因此,广告投放必然以此收视率为主要依据,但在社会化媒体中,当电视节目的讨论与分享成为电视收视指数的组成部分时,电视广告的投放定会将电视节目或电视台在社会化媒体中的地位考虑进来,因此,社会化媒体中的节目营销与品牌塑造效果将被看作吸引广告客户的主要依据。

3.用户分析的大数据化

社会化媒体一方面改变了媒体传播效果的衡量指标,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改变用户分析的思维和手段,在社会化媒体中累计的用户数据分析并会应用到大数据技术,从此开启用户分析的大数据化时代。虽然在用户分析方面,大数据技术尚处在开始阶段,但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定会十分广阔。

(1)对整体用户进行跨平台、全样本、细分化分析。①过去的用户分析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手段,此种用户分析方法在调查对象上存在局限性。关于对受众市场进行全样本分析的问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之提供了可能性条件,如此一来,可使研究对象的规模更大,同时研究结论也更全面。②过去的受众研究主要关注受众语境下的媒介使用习惯,而未在用户的综合使用习惯和其对用户选择媒介的影响上做足功夫。③传统媒体在受众研究时尝试过细分用户群体,最终的尝试却因条件所限仅在人口指标的划分上做了区分。

(2)对个体用户进行精准化分析。大数据与用户记录、用户跟踪等技术相结合,可提高对个体用户进行定向精准研究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