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引领时代的全媒体传播生态
(一)从媒体生态文明的高度和角度理解全媒体传播体系
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中,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立体多样,相得益彰,共同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和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部分,如习近平经济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军事思想、外交思想等等,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形成内容完备、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因而不能孤立和就事论事地理解。譬如,生态文明思想,直接的是关于自然环境,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就更深更广泛的内涵而言,“生态文明”又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个理论体系的一根红线。“绿色”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讲的不仅仅是自然环境,而是关乎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从这个角度,全媒体传播体系更深层的意蕴是要建设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媒体和舆论生态文明。
实际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许多实践都是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建构健康良序的生态文明,如实施“八项规定”和反腐倡廉是建设健康的政治和干部生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健康的经济生态;“扫黑除恶”则是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生态。由此观之,推进媒体融合,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建构“现代传播体系”还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实质都是要建设健康良序的媒体生态文明。
(二)淡化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边界而归于“四全”媒体
经过媒体融合的实践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逐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的边界渐渐模糊起来,彼此的特性与优长相互渗透、交融。如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特性,有封闭与保守的缺点,又因为“守门”而具有对事实真实性的把关和价值坚守等优点,使之公信、权威;而互联网新媒体的非线性传播,有快捷、开放、互动、平等、多元等优点,又因“守门”失灵而信息混杂、真假难辨。媒体融合本质上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一同“扬弃”,是“优势互补”,而非简单地谁吃掉谁。于是,传统媒体也有一定的非线性特征,更注重和受众的互动与“对话”;互联网新媒体则吸纳了传统媒体的长处,更注重“守门”和内容把关。“中国媒体融合元年”开启之后,这一交融趋势越发显见,而且,就媒体机构特别是有着纸媒基因的党报集团而言,也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传统媒体集群,而是有了颠覆性重构,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媒体矩阵,是多种传播平台和多种媒体形态并立并存的全媒体集团了。
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四全”媒体是对全媒体和全媒体时代四个层次的阐释。全程媒体是说一个事件从发生到结束,无时无刻不处在传播的链条中,随时都可以变成一个公众信息;全息媒体指传播的呈现形式愈加多元,图文、视频、游戏、AR等等,给用户的阅读体验也是各取所需,新闻的呈现更为立体,同时,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等新技术推动下,万物皆媒的趋势愈发明显;全员媒体意即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的传者和受者;全效媒体指媒体越来越分众化,用户画像越来越清晰,以往新闻传播了却不知受众是谁,反响怎样,这叫非全效传播,而今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这些都不是问题,传播更精准、更有效率了。
“四全”媒体是媒体融合推进和新技术应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时代大趋势,也是媒体深度融合所必须面对和顺应的。只要在全程、全员、全息、全效四个方面有作为、有效能,区不区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无关紧要,或者说二者就不那么泾渭分明。
(三)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变”与“不变”的辩证法
媒体融合发展如何向纵深推进,习近平在有关媒体融合方面的重要讲话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原则和行动方略。
一方面,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要创新求变。“新”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得最多的关键词之一。
第一,紧跟时代,“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媒体深度融合必须迎接挑战,顺应时代大势。
第二,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发展各类新媒体,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总书记特别提到“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也专门提及“人工智能”,要求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这是要我们努力探索“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创新。
第三,体制机制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这是要求创新机制,构建全媒体和媒体深度融合相适应的新型新闻生产关系。同时,总书记还要求各级宣传管理部门“改革创新管理机制,配套落实政策措施”,以利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变。
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向基层拓展、向楼宇延伸、向群众靠近上继续下功夫,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和信息服务;必须坚持有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这在媒体融合发展的任何阶段都不能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