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对传统传播模式的重构影响
(一)传播者——从专业新闻机构到任何个人
从专业记者到全民记者、全民围观的转变,可谓是自媒体新闻对传统新闻传播进行解构的最直接渠道,这一转变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者和受众的二元对立,分散了传统媒介的传播特权,使得传播权力得到分解与重新定位,中心化的结构使得传播权力从专业的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那里转移到普通大众手中。
过去,人们从仅有的几个信息源获取信息,而这些信息源又为少数的经理人、总编辑、主持人、记者及专栏作家所把持,由此才出现了“媒体精英”的概念。而随着自媒体越来越普及,这些精英的话语权正在日益缩减,公众开始破天荒地参与新闻与信息的创造和扩散过程。
(二)讯息——从“过滤—发布”到“发布—过滤”
新闻讯息的生产方式,传统新闻是先“过滤”再“发布”,而随着自媒体的不断普及,这一过程日渐向先“发布”再“过滤”转移。
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存在层层的把关与审核,每天发生的新闻事件首先在记者那里经历第一次把关与过滤,之后成型的新闻又会在编辑那里进行过滤,之后由主编等再进行过滤,这一过程结束后,真正能发布出来的内容,可谓是精挑细选过滤后的结果。而自媒体的出现,使得每个人都成为记者、广播人、专栏作家、评论员和批评家,这个时候人们面对的就是一座新闻的丛林,新闻首先被发布出来,然后通过自媒体用户的鼠标等进行分享、评论与转发,用户自己为其投票,过滤出大家真正感兴趣、真正关注的内容。自媒体平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更加充分的新闻来源、更加多元化的观点以及更加广阔的视角,在这样一个信息的海洋里,用户需要自己过滤出有用的内容。
(三)传播路径——从单一线性到网状扩散
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是沿着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传者以及反馈这一单一的线性模式进行的,传播者将讯息编码通过媒介传达到受传者,受传者解码解读信息,并且进行相应的反馈。实际情况是,由于反馈的通道狭窄且耗时耗力,如受众通过信件、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反馈,都有一定的滞后性,这造成传统新闻传播的互动性远不及自媒体新闻传播那么即时有效。
随着自媒体的不断普及,这一现象得到了根本性的颠覆。自媒体凭借用户个人的关系网络进行信息的传播,而这一网络是属于蜂窝状的不断延伸的人际关系网络,根据“六度分隔理论”:你和这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的间隔,不会超过六个人,则在理论上自媒体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几乎可以覆盖所有自媒体用户。在这覆盖面无限大的人际关系网络中,信息的传播以秒来计算,即时传播即时互动,随时随地进行新闻的创造与发布,迅速集结舆论,形成热点。
(四)议程设置——从引导到聚合
传统新闻传播通过议程设置给受众将要接触到的新闻信息进行重要性的排序,并通过它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受众每天接触到的信息其实都是经过认真挑选、精心排版的内容,传统媒体通过构建“拟态环境”来构筑用户的信息环境,通过“议程设置”来定义新闻的重要性。如今传统媒体的这一权威已被自媒体打破,自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已经变化,它由受众自己选出,通过电脑、鼠标等工具,经由评论、转发、分享等手段,用户自行将热门的新闻、话题、时间聚合起来,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