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转型的概念和类型
(一)传统媒体转型的概念
1.媒体融合说
近年来,“媒体融合说”成为传媒业的关键词,整个传媒行业都为之一振,似乎这就是传统媒体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涅巢之路。传媒行业已经开始进行尝试,实践中投入了巨大的物力和财力积极探索这一媒体发展方向,很多传统媒体如今都采用了发布网站、开通微博、推广移动终端等手段实现媒体融合。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启动了新兴媒体发展“三步走”战略,其作为传统电视的权威传播平台,推出了“央视新闻”品牌,在新兴媒体平台方面实施推广,陆续发布了微博、微信媒体平台,以及新闻客户端。
2.新兴媒体工具说
谈到转型的工具,无论是传媒业领军人物还是普通员工都会提到利用互联网来实现,具体措施包括多种方式,如“报网互动”“全媒体”“客户端”等。由于载体不同,阅读媒介的多样化对传统阅读方式确实带来了影响,但许多学者认为,新兴媒体仅仅只是工具,不是内容,不应该一味地去追捧,我们的阅读仍是“以内容为王”。尤其是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兴媒体,很多时候只是起到了“新闻搬运工”的功能,或通过搬运传统媒体内容到网络,或通过网上文章经报刊落地来切入媒体舆论场,多半还是纸质媒介内容的简单复制和迁移,这样还远远不够,真正的媒体人更要能够肩负起媒体的基本职责和功能。
3.新兴媒体替代说
新兴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信息业和传媒行业之间的融合,而这种融合正成为一种趋势。新兴媒体替代说不只是将新兴媒体看作工具,它认为新兴媒体工具说对互联网本质的认识不足。互联网是技术手段,但并非仅限于此,它引发了一场系统性的整体性革命,影响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思维方式。关于社交媒体,作为美国知名科技博客网站“商业内幕”的联合创始人——亨利·布洛杰特曾提到“社交媒体的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发现信息的方式”。在旧媒体向新兴媒体演化方面,该学说认为,这种变迁绝不是融合而是替代。因为新兴媒体在功能上没有与传统媒体融合的必要,新兴媒体完全能够替代传统媒体的功能,这就决定了新兴媒体必将完全取而代之。
新兴媒体随着5 G的加速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而日益壮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但传统媒体也有其优势所在,经过不断地发展变革,其在这个过程中日积月累拥有了大量的无形资产基础,这也令新兴媒体目前望尘莫及。新时代背景下的传统媒体转型应当以“媒体融合说”为基础,传统媒体应充分运用多年积累起来的优势资源,如品牌、政策、人才、制作、渠道等,适应环境、用户、新技术的变革,积极向新兴媒体进军,进而形成共生、融合、竞争的局面。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变革完成转型,实现新旧媒体的共同发展,延续其在当前环境下的传播力,增强传统媒体的影响力。
(二)传统媒体转型的主要类型
1.南方都市报的“全媒体”模式
南方报业集团于2009年决定把全媒体战略发展成为其重要战略。在这种布局指导方案下,他们把“南都,无处不在”作为他们的标语,南方都市报系成为企业中第一个从传统媒体集团过渡到全媒体集团的试验单位。南都全媒体集群的目标:过渡为新型的媒体企业,成为全媒体数据内容供应方,包括媒介及数据的联合运营方。在数据供应方以上,还是数据运营方;在全媒体资源、媒介的持有者以上,还是整个全媒体信息平台的供给者;在各种信息的制造方以上,还是信息的汇总处,再加上其固有的使命——继承南都原本的媒体职责,为南都的社会价值及商业的媒体文化做宣传。
2.扬子晚报的“全媒体记者”模式
在扬子晚报大概有以下几个形式的新型媒介:第一,网站、移动增值业务;第二,各种系统的手机客户端、平板电脑客户端、移动互联网、全新运作项目;第三,官方微博(新浪、腾讯)。
新兴媒体发展特点:第一,积极调动记者的积极性;第二,建立起新的相关单位负责监督管理;第三,以官方微博为抓手。
新兴媒体发布管理:新型的媒体记者是相关部门根据某些条件选拔出来的。制定严格的制度和考核方法。
3.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孵化器”模式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2010年10月底宣布其全媒体转型方案:在未来5年内通过多种手段获得20亿元资金用在公司向全媒体的过渡上。其转型目标是:建成重心服务为信息服务的全国范围内及地域范围内的专业的服务门户,并且变成在全球范围内知名的中国文明宣传点。该企业在《浙报集团全媒体战略行动计划》中提出的想法为重点抓住媒介,努力进行自我改革、完善外联工作,努力运用好孵化器成功实行向全媒体转变的齐头并进布局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