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体对媒介生态的影响
(一)智媒体概念
在传媒行业,智能技术正在重塑媒体的生态链,也重塑着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从全球实践看,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媒体日常生产的全部环节,包括线索发现、内容采集、内容写作、内容分发、效果反馈、内部协同、自动处理等。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构新闻生产流程,推动以广告为主的营利模式向内容付费模式转变;大数据和云计算将大幅提高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甚至预测新闻事件发展动向,影响判断;虚拟现实技术(VR)拓展媒体内容的呈现形式,为受众提供浸入式体验,在影视、社交、游戏等领域开拓出新的营利模式。
(二)智媒体对媒介生态的影响
1.智能技术重塑媒体的分发机制
(1)智能算法与个性化推荐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与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相比,建立在智能算法基础上的个性化推荐可以实现信息的差异化传播,即:使信息发布达到“千人千面”的效果。机器根据用户画像、内容标签和场景信息,计算用户的喜好,以此推送内容,在分发前还会进行质量评估。
(2)智能算法与个性化推荐需不断优化。在海量信息中精准推送内容是个性化推荐的优势,但智能算法也存在着弊端。如智能推送会出现信息窄化现象,即当用户搜索过某条信息后,今后接收同类信息的概率将大大增加,而其他信息则有可能被弱化甚至不再推送。有时用户浏览过的信息未必是其长期需要的,但只要搜索过一次,痕迹就会被留存,成为日后推送的依据,这往往导致用户接收的信息类型越来越单一。
2.智能技术将重塑媒体的生产主体
目前,智能技术只需前期设计好模板并匹配好算法,新闻生产的主体即可由人转向计算机。
(1)信息采集智能化。物联网实现了信息收集、处理的自动化。“物联网的发展使物理世界、数字世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计算技术进入‘人、机、物三元融合发展期’。”[4]物联网带来了全新的新闻业态,与传统的新闻采集流程截然不同。
“万物皆媒”为机器实时抓取新闻素材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未来,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可以收集各类信息,通过网络上传至云平台,后台经过算法处理发出指令,信息在指定的网络平台上实现快速共享,经过授权的单位或个人即可在全世界任何有网络的地方下载、使用这些信息。今后,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都将成为信息平台,媒体可以充分利用此类云平台生产新闻产品。
(2)新闻写作主体将转向机器人写手。机器人写手是指会写新闻的机器人,其撰稿程序是计算机运用算法自动抓取知识图谱的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按设计模板生成新闻报道。
机器人写手的应用。2006年3月,汤姆森金融公司(Thomson Financial)率先使用了计算机程序撰写财经新闻。在公司信息发布后的0.3秒内,机器人写手即可提取相关数据自动生成财报。此后,机器人写手日渐增多,大多活跃在体育、财经、侦测犯罪和预报地震等领域,如叙述科学公司的Quill、《洛杉矶时报》的Quakebot等。
2015年9月,国内第一代写稿机器人诞生,腾讯的写稿机器人Dreamwriter自动生成并发布了一条财经新闻。此后,新华社“快笔小新”、上海第一财经的“DT稿王”等相继启用。
国内第一款报道奥运赛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是“今日头条”的“张小明”,它属于第二代机器人写手,于2016年8月亮相里约奥运会。它的进步之处在于通过对运动员关节点位的运动捕捉感知其动作,预判比赛成绩。“张小明”结合了最新的自然语言处理、视觉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运用语法合成与排序学习完成报道,赛后2秒即可生成并发布一篇赛事新闻。它既能驾驭长篇的赛事总结和简短的快讯,并能灵活运用“实力不俗”“笑到了最后”等具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还会加上新闻配图,使报道更加生动活泼。
机器人写手可定制个性化新闻。未来,新闻的个性化生产和推荐将合而为一,即便是同一个新闻热点,机器人写手都可根据不同用户的特定需求生成其专属的新闻稿件,并且只发送给此位用户。
(3)基于智能应用的编辑制作。智能应用实现了文字与音视频的自由转换。在编辑制作环节,机器人可以帮助编辑进行新闻分类、分析相似报道、提取相应关键词等,还可实现文字和音视频的自由转换。计算机根据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分析新闻文本,找到关键内容,抓取内部资料及外部共享视频或图片自行补充并配音,最终生成新闻视频。
2018年两会期间,新华社的“媒体大脑”成为业界关注焦点,它不仅可以通过两会舆情热词快速生成MGC(机器生产内容)视频新闻,还能自动分析两会舆情、生成可视化图表,连配音、配图和视频剪辑都由“媒体大脑”自动完成。
人工智能剪辑师可剪辑视频。智能机器人剪辑视频云平台可以把数以万计的视频素材剪辑成短片。2017年10月,湖南卫视《我是未来》节目播放了业界首个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剪辑的宣传片,风格酷炫。这是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人工智能剪辑师PowerAI Vision的作品。
3.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将重塑媒体的表达样式
新技术为新闻产品的表达样式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和3 D建模技术结合无人机拍摄可快速还原新闻现场,让人身临其境。
【注释】
[1]邵培仁.媒介生态学: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2]邵培仁.媒介生态学: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3]媒介融合.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276841.ht m.
[4]崔保国,杭敏,周达.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