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路难以实现有效转型
(一)“+互联网”思路及其本质
自互联网传入国内以来,有些传统媒体就开始建网站,先是PDF版,再是电子版,之后就是手机报、博客、微博、微信,再到现在的各类客户端。至于转型思路,则先后提出了“报网互动”“多媒体”“全媒体记者”“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融媒体”以及“媒体融合”等等。虽然传统媒体转型的思路和具体方式有了很多变化,但整体转型思路依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采取的是“+互联网”思路。
第一,“+互联网”思路的本质是把互联网当成工具和手段。传统媒体在进行转型时,多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身优势当成逻辑的起点,而不是从用户和“痛点”出发。它们往往把互联网当成延伸的工具和手段,希望能把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自然延伸到互联网上。
第二,途径多是“内容+”,成为传统媒体的翻版。无论是现在的官方微信号、官方微博,还是新闻客户端或是之前的PDF电子版等,传统媒体的转型多是把内容复制到相应的互联网平台和工具上,这只能为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媒体上获得一定的传播能力,但很难解决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难题。
第三,在理念上依然秉持“内容为王”。传统媒体长期以来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在当下互联网技术快速变化的时代,内容依然很重要,但很明显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要素。
第四,采取存量转型的方式。很多传统媒体在转型时采取的“全媒体”等方式,意图仍为对现有存量进行彻底的、全面的转型。
(二)“+互联网”思路成为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转型的最大障碍
思路决定出路,“+互联网”的转型思路本身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转型过程中最大的制约因素。
第一,“+互联网”思路不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互联网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底层架构和社会操作系统,传统媒体转型也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按照互联网规律运作。但是,“+互联网”思路还依然是把互联网当成工具和手段,对互联网的本质和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
第二,不是从用户出发。传统媒体的互联网转型多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的优势和基础出发,而不是以用户为中心,不是从用户的需求和“痛点”出发,自然难以吸引到足够多的用户。
第三,不是从产品出发。传统媒体的转型基本上是从自身内容出发,无论是新闻网还是“两微一端”,基本上还是现有内容的翻版,并不是为用户服务的有效新产品。
第四,存量转型成功的可能性较小。目前,传统媒体的存量转型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得到绝大多数从业人员的赞同和支持,但是,由于惯性和路径依赖的影响,相关人员的观念很难转变,这也使得存量改革基本以失败而告终。